德行高尚的冉雍
冉雍,字仲弓,亦称子弓,生于公元前531年,比孔子小21岁,卒年无考。他娶了曾参同学的妹妹做夫人,生有二个儿子孟、季。冉雍是当年陪伴孔子周游列国的贴身弟子之一,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被孔子列入德行科优秀学生,深得孔子赏识。孔子去世后,他讲学传播孔子的学说,有众多弟子,后来在一次去山东冠县讲学时猝然逝世,遵从当时“葬不择地”风俗,就地安葬,具体卒年已无法考证了。
《论语》中记载冉雍的德行事迹,主要有这样六则。
1. 有德之人话不多,能说会道反而招人讨厌。在孔子看来,冉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弟子,虽不善言辞,却极具仁德。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论语·公冶长》
有人说:“冉雍有仁德而无口才。”孔子辩护道;“何必一定要有口才?强嘴利舌同别人辩驳,常常被别人讨厌。不知道冉雍是否仁德,但何必一定要有口才呢?”
2.孔子曾夸赞冉雍的治国理政能力:“雍也,可使南面。”(《论语·雍也》)
孔子高度评价道:“冉雍这个人呀,可以让他做领导人。”
3.是金子总会闪光,因而孔子对冉雍寄予很大希望。他激励冉雍:“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
冉雍虽然出身低贱,但孔子认为,英雄不问出处,真正优秀的人才,身处逆境也会脱颖而出。孔子用牛来作比喻:“杂毛耕牛生的儿子,却浑身毛色金红,两只牛角整齐端正,即使不想用它作牺牲来祭祀,山川神灵难道肯舍弃它吗?”
4.怎样做好官呢?冉雍作出了令孔子满意的问答。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论语·雍也》)
冉雍的从政理念是:平时严肃认真而办事简约,用这种态度对待自己的人民,不也是可以的吗?平时简单粗疏而办事又简单,那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高兴地说:“你的话是对的。”
5.冉雍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回鲁国后的第三年(公元前482),50岁时被聘任为季氏私邑的长官,他赴任前专门跑去问政于孔子。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日:“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论语•子路》)
孔子告诉冉雍:“给下属做好榜样带头作用,赦免他们的小过失,选拔优秀人才。”冉雍问:“怎么知道谁是优秀人才而提拔他呢?”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的,那些你不知道的,人家难道会埋没他吗?”
冉雍赴任后严格按照孔老师的教导去做,工作勤恳,任劳任怨,颇有政绩,但仅仅履职三个月,就辞职走人,重又回到孔子身边学习。这是因为季氏虽然表面上对冉雍以礼相待,但却听不进冉雍的合理建议,致使冉雍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于是愤而罢职,甩手而去。
6.冉雍回到孔子身边后,依然居则同处,出则同行,对老师恭敬有加,推崇备至,不时请教学问。一天冉雍问仁于孔子,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孔子告诉冉雍:“出门做事就像见贵宾一样认真,役使人民就像参加大祭祀。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强加给别人。处于邦国没人怨恨他,处于卿大夫之家也没有人怨恨他。”冉雍谦虚地说:“虽然我不是个聪明人,但我会照您说的去做。”
由于认认真真跟着孔子传经授道,冉雍得到了老师的真谛,所以后世对冉雍的评价甚高。他的铁杆粉丝荀子,在其《儒效》篇中,竟然把冉雍与孔子相提并论,说:“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
意思是说,通达时,能够用自己的学说思想统一天下;处于困境时,就独自研究去,树立高贵的名声。上天无法制死他,大地不能埋没他,即使像桀与跖这类坏人猖狂的世道,也不能玷污他。不是大儒就不可能树起这样的榜样,孔子、冉雍就是这样的大儒啊。
孔子逝世后,“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东汉郑玄语)。由此可见,冉雍致力于传播孔子的学说思想,他和弟子一起整理孔子的言论,是《论语》的重要辑录人之一。他自己著有6篇文章,称作《敬简集》,可惜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文化毁灭灾难,这部书已经不存于世了。
历代王朝都因为尊崇冉雍的德行与学识,因而对他进行追封。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封为“鲁侯”;开元二十七年(739)改封“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封“下邳公”;咸淳三年(1267)改封“薛公”。明嘉靖九年(1530)称“先贤冉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