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诸子百家
人类意识活动的秘密 ——读《道德经》第二章

人类意识活动的秘密 ——读《道德经》第二章

作者: 王开颐 | 来源:发表于2018-04-08 16:15 被阅读0次

    在《道德经》首章,老子说认识世界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无”的方法从整体上去把握世界,二是用“有”的方法从细微处去区分事物。究竟该怎么做呢?第二章就给了答案。

    ——天下所有人都知道有美好的事物,是因为在每个人的意识里,都有与“美好”相对的认知;所有人都能评判善良的行为,也是因为在每个人的意识里,都有与“善良”相对的认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难道这些对立的思想观念天然就存在于人的意识中吗?如果是,为什么每个人对美丑、善恶的认知结果又不尽相同?很显然,这些对立观念不是先天的。那就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事物本身是对立的,要么是认知方式决定的。然而,美丑、善恶是个人对事物的价值评判,跟万事万物毫无关系,所以,答案只能是认知方式的原因。

    原来,我们主要靠五官感受世界,不同的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反映世界。好比一朵花,眼看、手摸、鼻闻的感受完全不同,如果不提前知晓是同一对象,就很自然地认为是不同事物。由此看来,在我们的意识里,对象先被分解再被还原!这是由人类生理决定的认知世界的唯一路径。

     其实,在我们的意识里,“万事万物”是肢解后的对象,“世界”是还原后的对象。在“万事万物”和“世界”之间,有一个非常繁杂的意识活动。这些意识活动不是分解就是还原,不是分类和就是归纳,不是“有”就是“无”,只不过对象、标准、层次不同罢了。在这一过程中,人类通常选择最简单的方式,那就是二分法,一分为二、合二为一。

    ——所以,在人的意识里,有无、难易、长短、音声、前后等等这些对立观念普遍存在(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它们相伴而生,缺一不可,是人类意识活动的副产品,也是意识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圣人洞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这个机理,充分发掘中间环节的独特作用,期望用最简约的方式,以对事物最少的干预,尽可能好的实现目标。

    ——所以,圣人看起来好像没做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也好像与目的无关(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没见他们讲什么大道理,却能让人有最好的领悟(行不言之教),坦然面对万事万物(万物作焉而不辞),统筹推进事物向好发展又不强加约束(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达成目的及时放手(功成而弗居),良好发展态势才会保持得更加长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类意识活动的秘密 ——读《道德经》第二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cm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