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神雕侠侣》中,大名鼎鼎的郭靖、黄蓉不光有两个女儿郭芙、郭襄,而且有个儿子叫郭破虏。可这个本该星光熠熠的星二代却一点光辉都没有,甚至连出场机会都少之又少——
外公黄药师出现在襄阳,却只点名见了双胞胎姐姐郭襄,根本没提外孙子郭破虏的茬儿;
同一天的十六岁生日,郭襄得杨过的三件大礼和众英雄到场祝贺,郭破虏却连父母亲人的一句祝福都没有得到;
襄阳解围,大伙结伴去华山,连朱子柳等人都去了,却单单少了郭破虏……
那疑问来了:既然在书中只是个路人甲、酱油男,金庸为什么要设置这么个角色?
先看大家较为普遍的看法。
看法一:郭靖需要个儿子传宗接代
不光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即便将范围扩大到金庸所有武侠小说中,郭靖都是绝无仅有的完美形象。用传统的眼光看,他几乎没有缺点,堪称完人。而这样一个人,不能让他无后——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好人得有后,而且只有生儿子才算有后。
关于这一点,连思想观念极为前卫的黄蓉也这么看——怀二胎后,夫妻俩有次聊起肚里孩子,黄蓉说:“我好生盼望是个男孩儿,好让郭门有后。”
极不靠谱如郭芙,一听屋下传出婴儿哇哇啼哭之声,马上喜道:“妈妈生了弟弟啦!”
洒脱不羁如杨过,得知小龙女抱的是黄蓉刚生下的女儿,也遗憾地想:“郭靖已生了一个女儿,这次该生男孩,哪知又是一个女儿,颇有点出乎意料之外。”
看,所有人都认为大侠郭靖该有个儿子,于是,金庸就让黄蓉生了对龙凤胎。
看法二:连载导致郭破虏被“忘”了
还有种说法是,因金庸的武侠小说最先都是在报纸上连载,所以难免有顾此失彼、前后不一的情况出现。而郭破虏,金庸最初是想当成一个重要角色来写,可随着连载的进行、情节的发展,没有合适他的戏分出现,于是,郭破虏成了打酱油的。
个人感觉,以上两个看法都有问题。
如果说大侠郭靖需要有个儿子传后的话,那就不该安排郭破虏在襄阳城破后与父母同为国家捐躯。看人家杨康,那么多人生污点,却不光有儿子杨过,到《倚天屠龙记》中还有个后代“黄衫女”杨姐姐。
所以,写郭破虏是为郭门有后的说法,不成立。
至于金庸因连载而把郭破虏写“忘”了的说法,更不成立。以金庸之才,虽是连载,但整部小说先有大体格局是不可少的,说一个重要人物本来要写,后来却全没了戏分,这不大可能。
而且,金庸的小说在连载之后,是经过几次修订的(且大手术不少),如果觉得郭破虏多余或无关紧要,他大笔一挥将其拿掉就是。
可金庸没这样做,而是继续保留了郭破虏,说明这个人物并非可有可无。
个人意见:郭破虏是另一种英雄的象征
我认为,金庸之所以让郭破虏存在,却又让他戏分那么少,是因为他是另一种英雄的象征。
民族危亡之际,需要的不光是郭靖这样的指挥群豪作战的大侠,不光是杨过这样的昙花一现却击毙蒙古大汗的英雄,更需要那些默默无闻的战士。
其实,即便是大侠郭靖,在《神雕侠侣》中,他的武林身份也已淡化,很少出现在江湖上——
到江南,是为寻找岳父;去终南山,是为送杨过学艺;参加大胜关英雄大会,是为共商抗击靼子大计;绝情谷等纯粹的江湖戏里,郭靖都没有出现。
郭靖,更多的是以一个义守襄阳的战士身份出现,他的举动都是跟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
有人说,小东邪郭襄是东邪黄药师的延续,刁蛮郭芙是精怪黄蓉的延续,那郭破虏就是郭靖的延续。此说有理。
具体说,郭破虏延续的是郭靖的朴实、坚韧、奉献,延续的是郭靖“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精神。
他默默地与父母一起守卫襄阳城;他不暗恋谁,不过生日,不发小性,不搞攀比;他不是襄阳城的郭公子,他是襄阳城的一名普通战士。
他在江湖上默默无名,但他继承了屠龙刀,那里面有杀敌破虏的《武穆遗书》;他武功平平,但为国捐躯后被后来的峨眉掌门灭绝师太尊称为“郭公破虏”。
郭破虏的出现和存在是要告诉人们:当民族和国家面临生死存亡时,那些挺身而出却默默无闻的战士,同样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这就是郭破虏存在的意义。
(作者:飞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