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带吴钩历史军迷
古代东亚为何不选欧洲龙骑板甲作战

古代东亚为何不选欧洲龙骑板甲作战

作者: 烽火征程 | 来源:发表于2017-06-18 12:19 被阅读329次

    冷兵器时代的盔甲防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层状盔甲,规范称呼为扎甲,片状的那种,最为典型的形象代言人,请参照日本古代幕府时期大将军身上的盔甲。另一类就是欧洲的板甲,比如冰火里面万人迷兰尼斯特的华丽盔甲。

    相对于普遍使用板甲的欧洲,为什么东亚地区会普遍适用层状盔甲?

    古代中国代表了东亚地区最先进的文明,下面就拿中国来举个栗子。

    首先是中国的科技水平和劳作方式不适合军队列装板甲。注意是列装,就是批量化生产。

    制作板甲的原料是大块的钢板,需要大量锻打成型。而古代中国冶铁多采用煤,优点是降低了成本,缺点是在钢材中引入大量的硫磷等元素,钢材品质降低。而高硫钢只适于铸造,难以加工成合用的钢板。

    欧洲煤炭的缺乏使得冶炼中大量使用木炭,脱硫钢被生产出来,板甲有了优质原材料。

    其次是人工。古代人工锻造一块钢板的代价很高,比起铁匠举锤打铁,欧洲的水力锻造技术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水力锻造可以提供大型的穹面锻锤,可以直接对钢板进行塑性,这是再多的人力也无法办到的。

    而我们在这方面从未将水力应用到锻造中,更多的是在农耕领域的应用。没有大型机械,因此转而发展小块铁片制作的扎甲或鳞甲。

    但这并不是说扎甲要劣于板甲,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无论何种盔甲都是为战争服务的。

    在修补方面,很简单的道理,板甲被打出洞修补很难,成本也高,很可能需要面对重新锻造;而扎甲则只需将报废的甲片替换即可,这种打补丁的方式灵活高效成本低。这是最主要的一条原因。

    在战场上,欧洲贵族骑兵即使被俘,也可以通过赎金重获自由,并不会有生命危险,真正致命的是战场上的厮杀,因此贵族们往往愿意在提升防护上增加投入,这刺激了板甲制造业的发展。

    而我们的贵族体系,或者叫做士大夫阶级(士族门阀)体系的过早崩溃,导致了动辄灭族屠城或者坑杀战俘的习惯或者陋习,想想白起坑杀四十万战俘就知道了,所以战场上的最佳选择是适度防御同时尽量保证灵活。而且宋以后主要实行募兵制,军人装备大多由政府统一配发,为了减少军费成本,朝廷自然会选择加工维修都较为方便的扎甲。

    最后一个就是战斗的惨烈程度。西方采用城邦制,每个领主都有一支个人武装,但人数和规模都很少,因此大部分都是小规模冲突,小到了胜负往往由几个骑士的单挑就能决定,几百个重装骑士发动的集团式冲锋算得上是大场面了,而且听说过的骑士团也仅有条顿、圣殿、医院三大骑士团,每个不超过二百人。

    我国自从秦朝大一统后,动辄就是几万人的会战,战事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是常有的事儿,补给反而超越了死亡,成为大问题。而且从秦朝的黑甲军,直到满清入关时期的八旗布面铁甲军,几乎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重装骑兵(宋朝因为缺马除外,但步兵方阵称霸天下),高昂的装备费和战损率是每个朝代都负担不起的。

    所以中国古代战争的高强度和大补给,决定我们必须尽可能武装更多的人,并且要具备良好的修复和补给能力。

    正所谓,防护弱,命来凑。

    (文章已做原创声明,更多请关注公众号布衣都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283fbed7e2eb:防护的目的是保命哇,用命凑就搞笑了
        烽火征程: @上官东方 对于指挥官来说,可不就是用命凑。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 系游:没有考虑武器方面的影响。盾牌和盔甲的出现是为了防护,不考虑主要防护的武器就谈盔甲是脱离现实的。中国古代盛行札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代弓弩技术先进。面对这类穿刺攻击,札甲善于吸收冲击的结构,防护效果要明显优于板甲。即使是欧洲,锁子甲也是长期盛行的,板甲的出现已经是比较晚期的事情了。
        烽火征程: @系游 对,仓促了。
      • Edulisi:谢谢科普
        烽火征程: @Edulisi 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可随时问答😀

      本文标题:古代东亚为何不选欧洲龙骑板甲作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pi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