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几条心法,就够你管理行动了

作者: 发愤的草莓 | 来源:发表于2016-01-23 22:31 被阅读1255次

    文|发愤的草莓


    打开个人号或者公众号,不时会看到朋友们的倾诉和交流。

    不少小伙伴会问一个问题,大致的意思都是问:“时间管理要怎么做得好?”

    这个问题比较笼统,或者说比较大而泛。

    而更有趣的是,我并没做时间管理。

    因为我管理的是行动,不是时间呢,有发现吗?

    我一般都讲行动管理。时间本身不能管理,你管不管,它都在哪里。用“行动管理”这个词,在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咱们自己的行动自己负责,我们能管的是自己的行动。

    当然,现在比较火的词是“时间管理”。所以我讲行动管理,请您自动切换到可以理解的模式。

    关于前面提到的行动管理怎么做得好的问题,我把它落到是每日行动之上,跟日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紧密相关,这样以后,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关于每日行动的效率问题,即每天如何做得更快更好。

    如果你总是在各类公众号上不停地汲取这方面的文章,也很容易能发现,其“心法”无非那么几条。

    “心法”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道”,是变化的世界中不变的原则,是每日行动的指导思想。

    “心法”与“技法”相对。“心法”好比内功,如果内功没过关,就算你拿着把剑耍来耍去,这把剑本身再怎么锋利,但你是没办法把这把剑用到极致的。而换个角度讲,如果你的内功扎实, 即使低头一看,手里仅有一把比较low的剑,你也能摆出架势来。要不怎么会有“钝刀出利手”一说?

    抓住“心法”等同于抓住了最基础的关键部分,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半功倍之效。那么,都有哪些“心法”呢?根据这几年的经验,我提炼了六个“心法”,正好凑个“六六大顺”的美好寓意,迎接即将到来的猴年春节。

    而且,这一次,我要把它们素面朝天的露出来,不浓妆艳抹。那就出来吧——

    一、主动收集

    生活中你有这种体验吗?

    有时候冒出很多可以行动的想法,过个一两分钟你却拍脑袋:咦,我刚才想什么来着?

    灵感、想法像你大脑森林里的小鸟一样,东跳西蹿,你看见只是一瞬间,如果没有抓下来,就飞走了,下一次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

    如果这是一个很好的做事方法、点子、idea呢?

    错过了,未免太可惜!

    所以,在行动管理中,首先要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偶然想到要做的事,先要向它伸出双手,大力“拥抱”。

    与积极主动的心态相对的是,在想到要做的事时,假装没看到,自己抽身跑得远远的。

    假装没看到,现在没啥问题,过一段日子后它又会找上门来时,就是债主来讨债的节奏,分分钟急死你,因为实在变得太紧急了。

    然而,一个更震惊的真相是:之前那个“假装没看到”的行为,很可能不是你能意识得到的,而是潜意识帮你悄悄地做了决定。

    比方说,你正在玩手机游戏愤怒的小鸟,你爸过来说,他要出门,十五分钟后把厨房的煤气炉关火。你应了声好,但潜意识里你不想管这件事,因为会错过游戏,如果没有及时收集起这个行动,很可能等儿就出事了。

    又比方说,看到我的文章里说了某个观点,眼睛突然像灯泡一样亮了起来,好像有那么些道理,你点点头“嗯”了一声,脑袋闪过念头说“要按照文章里说的做”。但是你没有意识到应该把这个念头收集起来。那过后能不能“变现”就靠运气了,等猴年马月某天这个念头突然降临。

    这些只是例子。也就是说,当时事情还不怎么紧急时,你根本完全没有觉知到什么该写下来,完全没有get到point,所以真正麻烦的问题是出在这里。

    这个“心法”,很多人觉得不就是主动收集而已,显露了一种轻视的口吻。但据我观察,在草莓榨智机小班上,在这个环节能做好的伙伴还真不多。

    二、思考为先

    主动收集到的想法,你需要对它进行二次创造。

    在美国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当中,提到“任何事情都有两次创造,一次是智力创造,一次是体力创造”。如果你看过这本书, 还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吗?或许不经意间,这句话一闪而过,没有任何雪泥鸿爪的残存。

    这句话的寓意是很深刻的。它提到了“智力创造”,并且把“智力创造”放在了“体力创造”之前。而多少人,并不重视行动前的“智力创造”,没有先想后行,先思后做,而是只想“体力创造”,拿起事情就立刻干?

    没有思考为先,很容易变成了蛮干。累,回馈也小。

    所以,行动之前,要腾出时间,对要做的事情掂量掂量,算计算计。就像射箭,在拉开弓之前,你还要再静心瞄一会儿红心才放出箭。思考为先,就是瞄准红心的那一步。

    思考为先,都思考些啥呢?比如这个行动——

    哪些要做
    为什么要做
    做到什么标准
    可以交给谁去做
    要花多少时间去做
    要怎么样才能做得巧
    要放在什么时间段去做
    要以什么形式做才不拖延
    ......
    (题外话:上面这段竟然像个梯形,无意之举,有型之美)

    可惜,思考这一步常被我们无意或有意忽略。

    无意忽略可能是因为不知道应该先思考再行动,或者以为不重要,觉得与其想那么多,不如把时间花在“做”上面;

    有意忽略主要是心里觉得有难度,烧脑烧得累,不如直接逃避。

    但“思考为先”这一步不单不能省,而且分量还挺重,有时候不夸张地说,可以八成“想”,两成“做”。如同炒菜做饭一样,前面那些洗菜摘菜切菜的时间分量重,但洗得好,切得好,真正等到菜一下锅也就翻炒几分钟便熟了。

    三、清单提醒

    通过思考,想清楚自己真正要做些什么,真正能做些什么之后,就知道自己的行动了。但是知道行动,不等于时时会记得呢!

    因为大脑并没有那么管用,它并不能记得住那么多事,记挂太多反而让它难受,会充满了焦虑感,感觉到这个事也要干,那个事也要干,真怕忘记了哪一件,想想都醉了。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大脑能够不累,但又不会忘记要做的事。

    写下来变成清单,是一种好方法。

    举个日常的例子,去超市里购物,如果光靠脑记,没有列一份清单提醒自己,我八成会漏掉一些东西,明明去之前还觉得那些东西肯定会想得起来,但一到现场就犯晕。

    当然,列成清单就不要写得乱糟糟,要有条理性,要有整齐感,看得也舒服;清单不止一份,要分类成几份,哪些是今天待办的,哪些是下周的,哪些是更长久的;并且清单的内容要表述得清楚,是一份有结果导向的清单,更为明确预期结果的任务,动力才足,才可能采用更精准的行动去搞定想做的事。

    这些待办清单,英文为to do list,有人谐音为 “土豆”。

    就算再多行动,有这些“土豆”清单在手,大脑会觉得有个提醒机制,有个坚实靠山,心里会踏实点,也就不会整天担心忘了什么。

    四、要事第一

    有清单提醒,防止忘记,可以开始执行行动 。但清单上的内容那么些,不可能同时做,总要有个先后顺序,有个执行的流程。

    从哪开始做呢?

    美国博恩·崔西在《吃掉那只青蛙》中给出了答案:“如果你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吃掉一只活青蛙,那么你会欣喜地发现,今天没有什么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如果你必须吃掉两只青蛙,那就先吃那只长得丑的。”

    这里的“青蛙”来指代有挑战性(有难度)且重要的事。形象点表述,就是那些一眼望过去,你第一个念头是“不想干”的事。

    所以每天的行动从哪里开始,就从这只“青蛙”开始。这也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要事第一”吻合。如果每天能够优先吃掉三只“青蛙”,优先做完三件要事,即使其它小任务没有完成,这天依然会成就感爆棚的!

    那什么是要事呢?

    不少小伙伴懂得“要事第一”的原则,但最后是晕在另外一点上——判断不了什么是“要事”。几件事摆在一起,说不清哪件更重要。这种现象很常见,你是不是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苦恼?

    这里涉及到目标管理的范畴,一般人都会从下面三个层面中的一种去判断。
    立足当下:要事是当下重要紧急或重要不紧急的事
    立足年度:要事是跟你的年度目标契合的事
    立足长远:要事是现在持续做并在未来有收益的事

    显而易见,从第一种到第三种,站位越来越高,当然更有方向感,能够让你做事气定神闲、心如止水、淡定从容、泰然自若。

    五、专注当下

    明确了要做的事,剩下的就是专心致志地做了。别以为专心致志很容易办到,如果平时你要观察一下自己做事的模式,就会发现人的行动是随机的,特别是你没有察觉和刻意去调整,则更是如此。

    有时候你正在网上搜索着某个感兴趣的内容, 突然浏览器就弹出个新闻广告窗,什么“猴子换头手术成功”“央行探索数字货币”,你一看眼睛就亮了,马上点进去看。等回过神来,都忘了一开始自己是在做什么事呢。

    还有的小伙伴,可以手头上做着一件事,心里总是记挂着另外一件事。说白了,就是走神。从远古的基因来说,我认为这是和古人类在野外需要警惕野兽有关,所以需要这种“走神”的习惯,才能及时发现威胁。

    所以在行动管理中,培养专注力是很重要的。专注力要高,前提是你的睡眠要足,睡得不好,精力不够,自控力就会下降,专注力难以持久。在精力足够的情况下,就是方法问题了。

    最著名的方法就是“番茄工作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提升专注力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抗拖延症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详细背景可以搜索了解。

    它的主要做法是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时间也可调节为适合自己的长度),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这种方法以时间的紧迫感强化专注力,虽然简单,但真的挺管用。

    六、批量解决

    在行动管理当中,还有一个小窍门,是从快递员那里偷师来的。

    现在快递业这么火,几乎每个人都曾经从快递员那里接过东西吧。快递员是怎么送货的呢,他们是将寄件按区域分类后再投送的,属于同个住宅小区的物品都会一起送达。这就是批量解决的方法。

    我们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减少行动间的切换成本,提高效率。

    比如需要“智力创造”时就将需要思考的内容一起解决掉,等到“体力创造”时,便专注于做的过程,而不需要再思考太多。

    比如同一个环境下的任务接连着完成,要外去办的事在外去时一起办了,要用微信时将需要用微信解决的问题一次性解决掉,可以减少时间被碎片化的可能。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六六大顺”行动管理心法。

    工具品种可以五花八门,但在方法上主要就这么几点。其中,前三个偏向于行动的准备,后三个偏向于行动的执行。

    说出来,它们就是这么朴实无华,这么的素面朝天。可能你都不屑一顾,因为太常见,都不把它当回事。

    但真正用到家了,就知道好在哪。最后,我给它们编了个口诀——

    行动管理有心法,
    说来说去就六样。
    主动收集少遗憾,
    思考为先少迷茫。
    清单提醒少遗忘,
    要事第一少蛮干。
    专注当下少怠慢,
    批量解决少切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么几条心法,就够你管理行动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rr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