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与孩子讨论了一个问题,家里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因为孩子也观察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六七十年代的人口特别多,而八九十年代的人比较少,现在人口也有增长的趋势,但是并没有六七十年代那种爆发式的增长。
我就给孩子谈到了一个人口政策问题。六七十年代,我国正在发展,那时候生产力低下,急需用大量的劳动力来发展国家建设。
七八十年代之后,国家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人口这样增长下去,势必会影响将来养老问题与社会问题。所以国家制定了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增长。
而现在国家放开人口政策,发现六七十年代的那部分劳动力人口已经退出劳动力市场,七八十年代的人,慢慢也将走向退休的年纪。但是发现后面人口在逐渐减少,所以又放开了人口政策。
但目前来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人口并没有爆发式的增长。主要还是现在环境压力和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多人都不想要孩子了,谈何增加人口。
彼一时,此一时。六七十年代,大家普遍的生活压力并没有现在这么高。因为每个人家庭都是一样的,大家不存在攀比之心,有吃的都有吃的,没吃的都没吃的,都还在为温饱而算计,其他的问题就没有凸显出来。
而现在不一样了,很多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于别人的比较之上。
前一段时间老师讲了一个例子。与他们在一起吃饭的一个大老板,收入也算是过亿了,可是他觉得自己很穷,没有钱。老师就十分奇怪,身价过亿的老板居然说自己很穷。最后一问才得知,人家比较的对象是华为公司。
象中国现在的企业,想与华为公司比肩的话,还真找不出几个来。怪不得人家说自己很穷。
所以说现在人们并不是说缺吃少穿,大家缺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宁静,总在不停地与别人攀比,先是奋斗房子,接着奋斗车子,然后就是攀比孩子上的学校。总之,一想到要与别人一样的话,没有几个人是幸福的。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好大的压力,连自己都觉得不幸福,多要孩子的话更不会觉得幸福,自然就降低了大家的生育意愿。
但是具体到每个家庭的话,虽然多要一个孩子负担比较重,但是家里人多有人多的好处。
就拿我们家来说,最近几天孩子生病。我们两个人是疲于应付。加之奶奶和爷爷年龄大了,带孩子看病,不会与医生沟通交流。
早晨开会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现在我需要请哪个人来帮我去医院,想来想去,还是自己请假跑到医院去。当然我还是可以委托两个姐姐去的,怕给他们带来麻烦,又怕惊动了两位姐姐,就没有给他们打电话。
同事是独生子女,当时父母分别住院的时候,我是亲眼看到她的忙碌与分身乏术,那个时候她是多么希望有一个人来替她分担一下。哪怕一人照顾一个父母,也能轻松一点。可是她那时候,父母同时住院,楼上楼下的跑。甚至连每次给父母送饭,都在想到底哪一家适合父母的胃口。
所以,我觉得家里人多一点儿好。虽然父母辛苦一些,但是两个孩毕竟互相有所依托,互相陪伴,互相分担,在彼此需要的时候,也能互相扶持,也挺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