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是什么,百度百科上说指的是“风景和物品”。那么风物与阅读如何产生联系呢?罗胖通过俗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开始诉说,我们足下之行确实能够增长见识,但离开书本离开“阅读”那增长的“见识”也有限的很。
大学者顾炎武行走天下始终要带上书本,欧洲贵族子弟成年的一个传统便是“壮游”,演变到如今成了“深度游历”,这是书本知识与现实历练深度融合的过程,这更是一个重塑自我的蜕变过程。
透过“风物”的篇章,我们能追寻到些什么呢?
1.遗落的盛况。不翻阅书本,我们何曾知道,千年之前的河南开封有着“北宋繁华之最”,不翻阅书本,我们何曾知晓千年前寻常酒楼就有那么多的野味美食,不曾翻阅书本我们哪怕行走在曾经的街头巷陌也只能发出“这些建筑真结实!”的感叹,而无法感悟到背后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风情。
不读书,大相国寺门前无法了解李清照夫妇寻找珍玩的“闺房之乐”;不读书,无法想象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豪气干云,不读书更加无法想象那些千年以降的文人风骨。那些掩藏在历史长河的见识,都只有我们翻开出本才好一一领略。
书本的知识让我们“理解”更加深刻,实际的风物让我们的知识更加“鲜活”!
2.隐蔽的过程。我们如今看到的都是历史的结果,但真正波澜壮阔的是那些发生的“过程”。如果没有阅读书本,可能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就埋没在漫漫黄沙中,淹没在慢慢历史长河里。
罗胖引用郭建龙的《穿越百年中东》,让我们了解到土耳其不为人知的“文化革命”,不翻阅书本不了解繁华热闹的土耳其背后曾经有一场惊心动魄的变革。用足迹丈量大地,用耳目搜寻风光,之所以远远不够,就是因为我们不知他们为什么会变成如今的模样。
3.忽略的情感。历史的情感无法用图片定格视频记录,只会随着一代又一代生命的终结而消散于无形。而书本却能够用文字将那些鲜活的情感存储在字里行间,等待下一位读者的“感同身受”。在书里,我们感叹天一阁—。藏在宁波月湖西侧的一条街巷里,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更加感叹那个爱书成痴的钱绣芸一生求书而不得的无奈与悲怆。
千年前的世界没有如今那么多保留情感的手段如“照片”“录音”“视频”,但书本中的文字却能够将那些高科技作品不曾显露的情感一一展现。
书里面有什么,有历史的繁华、有波澜壮阔的过程、有力透纸背鲜活的情感,还有等着下一位读者翻阅的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