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寻虎纯文学
精神性的东西,很容易被认为是“我的精神”。自我太强大,遮蔽了真我(精神)。但是也很好区分~
刚生下来的王子,和一个乞丐的孩子,他俩的精神没有区别。只有意识到了自我,他们才觉得不同:王子有钱,穷孩子没钱。
一棵树,不因为我买了,就说它一直是我的。树比“我”早,自由,独立,我买下它,它仍然自由独立,我却认为它属于我。
写作即自由,写作不是我写,而是精神要我写,它是根本,它是源始,它是真我,它是一棵树。
每个人都在孩提时代想过:为什么我被生下来,而不是他她它?
答案是,那是生下来的人本来就不是“我”,只是一个生命,“我”以为那个生命是“我”,但生命就是生命。它在梦里,白日梦,思考的时候,创作的时候,脱离“我”,自在自为,是真我,是混沌,是存在也是虚无。
做个测试:你盯着窗外看60秒钟,然后你再看我图片下面的答案,不要提前看答案。现在,你看窗外60秒,盯着一个东西看,准备,开始……
看完了吗?
刚才看窗外的你,和现在的你,是同一个吗?
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能确证自己的存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体验活动中,人的心灵获得自由。
杜夫海纳说:“审美经验揭示了人与世界的最深和最亲密的关系,他需要美,是因为他需要感到自已存在于世界。人存在于世界,人和世界是融合在一起,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观念,就是天人合一”这是一个充满意味和情
的世界,这就是德格尔说的“人诗意地栖居着。这就是王夫之说的。
乐的境界,这也就是陶测明说的“自然”。
寻虎纯文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