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芳文】

今年这春天可真不温柔呢,冷风冷雨持续了好几天,冻得人坐久了还打哆嗦。尤其暮春最后几日,雨气浓郁,风声凄厉,隐隐然返来几分早春的寒凉。
待到今早出门,被明晃晃的太阳刺得晃眼,才惊觉自己穿多了,烈阳下的地温飙升迅猛,立即就有了入夏的感觉。是啊,今儿立夏,可不就是夏天了嘛。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这里的“假”,“大”之意,意即春季里播种的植物已经长大,立夏到了。
明朝高濂在《遵生八笺》一书里写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一个“秀”字,极好诠释了这个阶段的别样风情。此时,它们是亭亭玉立的纤柔之姿;此后,它们将开枝散叶,繁茂成熟,走向一世辉煌。
立夏,意即将夏未夏,大自然褪去了春意朦胧的青涩,浓浓绿装渐渐固定成新的景观。看那小荷露出尖尖角,看那鱼儿如飞梭蹿来蹿去,看那葵花追随太阳伸长脖颈,看那白鹭从绿色湖面上翩翩飞过……一幕一幕皆是灵动的美景,让人“沉醉不知归路”。
难怪古代文人墨客遇此佳境,也忍不住文思泉涌。宋代杨万里写《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妥妥一幅娇俏的立夏景。唐朝孟浩然写《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喟叹如此美景竟无知音一起欣赏,甚是遗憾。
除却风景无限好,自古以来,立夏还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五谷丰登看立夏,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南郊举行隆重的仪式来迎接夏天,这种天子迎夏的典礼,寄托了古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仪式的背后,可见时人对夏季的重视。
立夏之后,天气炎热,雨水充足,在农业上是“多事之秋”,农民格外繁忙。虽然远离家乡,但由于老家重视,这一日后农事也进入一个新阶段,水田开始插秧,田埂还会种下大豆、黄瓜、绿豆、葵花,等着收成时花花绿绿一片。蚕豆、豌豆此时已经可以收割,繁茂的竹子也该斫了。
这时候,大多数庄稼处于迅速成长、渐趋成熟的时期,因为是“万物并秀”,所以地里的野草、害虫也汹涌而来,便有了“立夏三朝遍地锄”的农谚。
立夏如此重要,自然也离不开美食。小时候我跟着外婆,总能吃到一种“立夏汤”,包括香菇干、莴苣、豆腐泡、鲜笋、瘦肉片等,各种食材汇聚一锅,荤素搭配,香气扑鼻,让人回味无穷。为什么要用这么多食材呢?外婆曾慢悠悠地说,这预示着人们对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企盼。
大自然夏天的序幕就此揭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