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战争中,用于支撑战争的,主要是粮食。在有限的农业生产条件下,即便有着无数的金银财宝,也不能无限制地为军队购得粮草。所以说,历代统治者尤为重农抑商。而曹操真正用于豢养军队的方式,在于赋税和屯田。
从东汉末年开始,便有人撰文痛斥曹操“盗墓”,且被作为千古名篇来传颂。在袁绍率大军攻伐曹操时,陈琳使劲浑身解数,写下了这篇檄文,也就是公开发布的战书。在这份檄文中,陈琳尖锐地指出,曹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把汉室宗亲梁孝王的墓给盗掘了。还设置了专门负责盗墓的官员:“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如此一来,陈琳给曹操扣的屎盆子可就大了。
养军队绝对是最花钱的买卖,没有之一,不说什么军饷、抚恤这些,单单几十万人要吃饭就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支出,而且军队总不能赤手空拳打仗吧,上万人的武器铠甲足够掏空一个世家大族数百年的积蓄。此时的陈琳是袁绍的手下,而袁绍正要与曹操开战了,因此让他写个讨伐檄文,在其中当然是尽力贬低曹操,怎么恶心怎么来,究竟真假却不得而知了。
曹操也许盗墓不假,但只可解一时之燃眉之急,万万不可能长久以往,毕竟曹操的队伍是越来越大,盗墓是根本养不起的。曹操是官宦之家,是个大地主,刚开始起家的时候,靠着祖荫庇护以及家财组建了自己最初的力量。后来,天下大乱,曹操就依靠自己的家族兄弟以及自己的军队慢慢地打下了属于自己的地盘。
别人盗墓是为了窃取钱财。曹操盗墓是为了挖掘金银,筹集军资,为了能够更好更多的盗取宝物。摸金校尉一词,最早是说曹操的,传说在三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乱,盗墓四起。
西汉时期,达官显贵流行厚葬之风。把当时的社会财富大部分埋于地下,所以曹操靠盗墓养军队也可以,撑一阵子。
人们常说曹操是靠盗墓来养活十万军队,再加上盗墓小说,鬼吹灯等小说记撰,吃瓜群众们对于曹操盗墓养活军队这件事,更是毋庸置疑了。
曹操是否曾盗墓并设置摸金校尉一职,本身尚有争议,而且,靠盗墓是不能养活军队。事实上,无论是曹魏还是当时身在鱼米之乡的蜀汉,二者都是凭着赋税和屯田来支撑战争消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