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剛

作者: 三木三石 | 来源:发表于2023-12-11 22:46 被阅读0次

原文: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网译: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真正刚正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正的人。”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有很多欲望,怎么能做到刚正呢?”

《韩非子·难一》之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楚人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剛与慾。
体内有山,刀砍而不破为剛。
心有所思,口、鼻、耳、目、四肢之指皆为慾。

孔子之剛与慾。
孔子曾经千里奔袭想师老子,老子让孔子先跟随自己三年,再说传授学问的事,因为老子认为孔子的仁礼之求不合于世。
孔子离开了。
孔子在齐国和齐景公论“君君,臣臣,子子”,被齐相晏子直斥不合时宜,终不遂志。
孔子离开了。
孔子在鲁国与国君合毁三桓,国君与孔子被三桓分而治之,三桓事国君以美色,事孔子以不礼。
孔子离开了,且这一离就是十四年。
在流亡期间,高光少,至暗多。
以至于想乘桴出海,终没成。
孔子流亡之前,刚为方正,经过流亡的磨砺,终为方圆。
方正为方方正正,不合就离,但有韧而不莽,求仁,有礼,有仪。
方圆为内方外圆,不合共存,但有志而不亡,为仁,礼八方,仪万千。
求仁为孔子之慾,颠沛一生,虽初心不忘,也未得始终,但因慾而剛,为志。

子曰:“吾未见刚者。”
孔子说话的场景是什么?
此时孔子还能此说,应在流亡之前。
孔子办学,培养君子,以入世。
君子以仁心为本,用之以礼,辅之以仪。
但眼见自己的弟子,走向社会之后,虽有礼有仪,但忘了初之仁心,于是就自言自语感慨。
千里读书万里做官只为干禄,孔子不否但要有道。
只是春秋已不容其道。

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有弟子听到了,估计是新生,如果是有子、曾子、子夏、颜回这些懂孔子的弟子,是不会触孔子这个霉头的。
对于申枨生卒无载,只说为七十二贤之一,精通六艺。
申枨不在,只能中枪。
有记载说申枨与人辩论,好逞口舌之勇,情绪上来,只是为了赢。
孔子只是轻轻地说,一带而过。
孔子诲人也不是都不倦,如是孔子高才弟子,孔子就会有一有二有三。

孔子以后,后人出两个四字成语。
申枨之欲,释义:如果没有明辨是非就一味和别人争、想胜过别人的私心也算是“欲”,逞强争胜、感情用事,就是“申枨之欲”。
无欲则刚,释义:指没有世俗的欲望,就能做到一身正气,刚直不阿。

剛与慾,圣人范式:无慾则罔,有慾则剛。
刚与欲,凡人范式:有欲则罔,无欲则刚。
看古今中外,夫子竟是一语成谶:有慾则剛者,有;无欲则刚者,无。
看红尘之中,竟多是以已之矛扎破已之盾的高洁之人,已然是那楚人。

相关文章

  • 5-10 吾未见刚者章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慾,焉得剛?」 《论语集注》 焉,於虔反。○剛,堅強不屈之意,...

  • 剛剛好

    你來的不遲也不早 遲得我有足夠時光品嘗 生活酸甜苦辣的醞釀 又早得我有足夠時光 再釀,採用新配方 你離得不遠也不近...

  • 剛剛好

    今天是2月14日,有人過這個節,有人不過。也有人因為過還是不過而沒有下一個情人節。 厚朴中醫健康營進階班的茶課,我...

  • 易經用柔的處世之道(一)

    其實在 易經處世之道有兩種:一用九,二用六。其用九就是使用陽剛之道,要做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做到《無慾則...

  • 慾望

    清晨沐浴之後不急著將身體擦乾在溫暖如春的屋子里游遊蕩蕩 想見證一個事實想看看在這個乾燥的季節里身上的水分需要花多少...

  • 慾望

    文 | 深情絕望 放縱欲望 說到欲望就像是一條鎖鏈 一個連一個 永遠都不可能滿足 就算是最初的目標已達成 心中自然...

  • 慾望

    關於寫作關於文學 關於詩歌詩意我問你几個問題呵 在這裡 在簡書上 一元幣等於多少顆糖一顆糖等於多少個字一個字等於多...

  • “欲”的繁体字

    “欲”用作动词时写作“欲”,例如“魚我所欲也”,“己所不欲”; 用作名词时写作“慾”,例如“慾望”,“貪慾”,“清...

  • 想,剛剛好

    想和你说好多话,很多无关紧要的、琐碎欢乐、充满孩子气的废话。也想和你就一直拉着手,默默在阳光下走着不说话。想问你好...

  • 幼兒餐具推薦

    這不是一篇種草文,這是一篇拔草文。 剛生孩子的那段日子,購物慾望真的很強烈。 我知道很多媽媽都這樣,有些是為了表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慾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op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