瑚琏

作者: 三木三石 | 来源:发表于2023-12-04 23:52 被阅读0次

    原文: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网译: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好比是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宗庙里盛黍稷的瑚琏。”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
    是为孔子编写完《春秋》之后的太息。
    《春秋》都是写天子之事的,孔子以一人之志进行了编写,并作了批注。
    由是观春秋,上至周天子,下至诸侯君,虽不都是君子,但都还不是虐徒,不然按照后世随便哪一个时期的谶纬,都不用到文字狱,孔子就可以被灭十族了。
    这第十族就是弟子门生了。
    孔子悠思久远,所以冉有之过,至少在孔子看来,是不能被原谅,所以要逐出师门。
    细思极恐。

    子贡与范蠡。
    子贡,公元前 520年-公元前 456年。卒年64岁。后世民间称西南财神。
    范蠡,公元前 536年-公元前 448年。卒年88岁。后世民间称东南财神。
    子贡为商是家传,做的是买卖,靠得是胆识囤居,走的国际贸易。
    范蠡为商是后学,做的是生意,靠得是劳力劳心,走的方圆水土。
    孔子办学虽然收束修,经常也有困顿,幸有子贡。孔子形而上热衷理想,子贡以上事而兼行下功,为孔子做了资金的保障。子贡以后,其子把财散光。
    范蠡自越国功成之后,取财走路,之后“垦荒耕作,兼营副业”,三度自己散尽千金。
    史料没有记载两人有交集。
    但子贡从孔子那里应该知道了范蠡,而且孔子应该不止一次给子贡说起过范蠡。
    只可惜,范蠡不入孔门,即便到了孔子流亡过程,偶遇范蠡,劝说以范蠡之才可以相国,但范蠡不为所动,因为从越国出走也是从相位,后到齐国海滨因富甲一方被时齐国国君聘为相,但终于还是又出走到了孔子偶遇的叶县黄埠镇。彼时,范蠡已两度散财,又成为有财陶朱公。史载最终死在那里,以“鸱夷子皮”谢罪伍子胥、三次散尽家财,死前或已心安。
    但两人应该是认识了。孔子流亡途中,听说齐国欲攻鲁国,孔子问跟随的弟子谁能去救?宰我等几人都要去,孔子不同意,子贡就说我去,孔子同意了。孔子了解子贡之才,此事只有子贡可为。后子贡“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一箭五雕,存了鲁,范蠡也借机帮助勾践灭了吴国,这一过程两人是有交集的。
    孔子死后,子贡先后在鲁国、卫国为相,后经商途中病死在齐国,死前呼喊孔子的名字,只是所在之处没人识得子贡和孔子。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
    “老师,您看我这个人现在怎么样?”
    子贡按照入世的观点,可以说是全才,能文能武,能商能政,能说能写,以入世观看遍孔子三千弟子无出其右者。
    至于放之于白花、白家之中,角度不同,观点不同,结论自然不一。
    子贡性格的人总是有其心中看齐的贤能之人的,是谁,没有记载,但范蠡应是内心看齐的贤者人选之一。
    孔子教“见贤思齐”。
    孔子作为导师经常点评弟子。
    一次,子贡就问了。
    那一次应该是什么时候呢?
    子贡曾经赎人而不领鲁国政府赏金,被孔子狠狠骂了一次。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教导可施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
    子贡虽不能像颜回“不二过”,但经此一事,其做事心思就向仁不断靠近了。
    子贡问孔子此语应该是赎人之前的某个时间。
    但就是在这样的时间点上,孔子回答:
    “女,器也”。
    孔子说,“你呀,就是一个东西。”
    估计子贡听了心里就凉了半截,自己在老师心里评价不高,因为“君子不器”。
    什么意思?孔子说过君子不是东西,或者说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
    那时的子贡终究还是心高气傲些,对自己还是很有自信的,孔子的评价自己感觉委屈。
    别的不说,就说面对具体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其才思运帷之后的口才,孔子自己都说不如子贡。
    “何器也?”
    “老师,我是个什么东西呢?”
    孔子也不卖关子,直接说“瑚琏也。”
    孔子说“你就是瑚琏”。

    孔子重礼制,关于礼制的内容没少占学时。
    何谓瑚琏?
    瑚琏是国家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极为尊贵、超绝华美、大宝礼器,平时不用,只有祭祀的时候才会用到。
    这种器具,在夏朝的时候叫做“瑚”,商朝的时候叫做“琏”,周朝的时候叫做“簠簋”(fǔ guǐ)。
    孔子没有说子贡“簠簋也”,却说“瑚琏也”,孔子何意?
    子贡闻后,喜忧参半。
    喜的是,老师说自己是国之重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九天!瑚琏之说是君子之一的大器!
    忧的是,老师说自己还是心里却仁,即便自己经常以财助人,尤其是孔子大学,但老师内心里面对自己“囤积居奇”的生财之道还是不认可(相比于范蠡模式,老师取范蠡,这后世的范式之说也是源于孔子)。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孔子评价子贡,就是“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但孔子是师,子贡是生,能奈若何?
    但孔子不用周朝之簠簋,而用夏瑚商琏合而为瑚琏,又是何意?
    但想到这里,子贡不再继续问孔子了,或许是不敢问了!
    想来老子之意大概有二:
    一是现在的春秋不是你子贡的春秋,现在的时代不是你的时代,如果在夏或商,你子贡可以是夏朝商朝之重器!
    二是老师曾说管仲小器,不是说管仲无才,而是羡慕管仲有那么好的天赋异禀,可以再走一步,做到夏之伯益或商之伊尹,不用簠簋而用瑚琏,那就是希望自己可以让春秋再回夏商!
    子贡虽豪放,终于没有继续下问。

    自以后,孔子流亡。
    途中,就有了鲁难,孔子意子贡斡旋,子贡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一箭五雕,“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
    孔子心远。
    子贡以一己之力,把齐鲁之战,升级为天下之战,其死亡的百姓又是几何?!
    孔子暗伤。
    “知赐者,其惟瑚琏乎!罪赐者,其惟瑚琏乎! ”
    孔子那句“赐,汝来何其晚也”,子贡听到了孔子想说得全部了吗?
    孔子死后,子贡先后相国于鲁、卫,后又去经商,在临终前,呼喊老师,想说什么呢?
    走过之后,子贡想告诉老师的或许是“赐,簠簋也!非瑚琏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瑚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ul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