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

作者: 三木三石 | 来源:发表于2023-12-09 23:55 被阅读0次

    原文: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熟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网译: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更强一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比呢!颜回听到一个道理,能够悟出十个道理来,我听到一个道理只能悟出两个道理来。”孔子说:“不如他,我和你一样都不如他啊!”

    颜回君子四德。
    在孔门四科德行、政事、文学、言语中,颜回以德行著称,德行专科排名第一,且为人谦逊好学,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孔子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简要说孔子说颜回身上具有君子四德典型态度:对待德义坚定,接受劝谏柔顺,面对官禄戒惧,修养自身慎独。

    颜回心中理想。
    颜回心中的理想社会: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
    颜回自入孔门,因有“君子四德”,孔子喜爱有加,如遇玉中之石,不断追琢,以期圭璋,且孔鲤不贤,欲把道业托付。
    就仁心而言,在颜回如玉之在石,为天选之人,首先就有,孔子遇而得之,寄予厚望。
    怎奈“天杀乎”颜回,四十强寿而亡。
    颜回在仁为天选,但天不过因材而笃,对于世之享盛名而实难副着又多奇祸的天律,不加丝毫意思。
    所谓好人不命,在天观,只是乡人之愿。

    出题者为厚,厚为望。
    如果说颜回是天选之仁,孔子也是,只是孔子仁于中庸。
    在春秋之天下,仁而入世,注定是孤独绝望而痛苦,正如老子的忠告。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可以决绝,可以中庸,从决绝到中庸中间是漫长的灰度。
    既是灰度,就不是留白,而是不断尝试,愈挫愈勇,但永不言败。
    即便性如孔子,面对苍茫大海,也试图泛舟而去,只是不是为了避世,也不是为做渔翁,还是为了那传说中的君子之地。
    以入世观,就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子贡都不是最优,但是就四科的综合排名,排在第一的子贡当之无愧!
    不仅是第一,算为第二的,在孔门三千弟子中,也不知道相去有几座山!
    用今天的话说,孔子教得学生,多是在职的,不是脱产的,是半工半读式的,是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是公共管理硕士,对于其中的一些弟子,就门槛说,加上高级也可以,譬如子贡。
    孔子也想伊尹,也想姜尚,故言管仲器小。
    孔子办学,需要资金,子贡一面向孔子学习天下,还要一面为孔子商贾天下,不然学校或将关门大吉。
    只是孔子也是经常流露出子贡知为行商不仁,不如范蠡行坐一体,不仅富己,还能富人。
    孔子知道子贡的委屈。
    颜回死后,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比,你也知道谁更优秀吗?!
    孔子大智若愚,出了一个囫囵题。

    答题者为德,德为仁。
    子贡明白孔子的厚心。
    子贡向孔子学万卷书,但天下商贾间,已是万里路。
    子贡不但知己,还知人,也知天下。
    只是子贡遇到了孔子。
    一位鲁国官员对子贡讲,人都说孔子学问渊博,但我看子贡您要比孔子厉害。
    子贡说,拿围墙为喻,我家的围墙就肩膀那么高,路人一抬头就能将里面的东西看得一清二楚;孔家的围墙有好几仞高,如果不进去,就看不见里面房屋的绚丽多彩和宗庙的富丽堂皇。
    子贡说,孔子学问如“万仞宫墙”。
    因子贡之说,曲阜城门书“万仞宫墙”。
    子贡懂孔子的宅心厚仁,对孔子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
    枪比枪,炮比炮,大刀对大刀,那就公平。
    但孔子囫囵了。
    那子贡就得接住了。
    子贡终是瑚琏之器,非是那盛水的瓦器,君子比人,不以己之长而盖人,不以己之善而形人,不以己之能而困人。
    子贡明白,颜回有仁心,但没有仁力,行走社会,将是寸步难行。
    斯人已去,逝者为大。
    君子不能以长论短,但可以短论长。
    故答问孔子为:回闻一知十,赐闻一知二。

    局中人为器,器若何?
    孔子本来就为颜回的离去伤感,但看到赎人不金的子贡个人修为能到如此,也是欣慰,泪,又止不住流!
    孔子何尝不知子贡之德,之言,之政,之文,自己对子贡的要求太高了!
    孔子看着子贡,喃喃自语说,“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其心境,颜回能懂,子贡亦懂,奈何颜回已去。
    泪眼迷离中,孔子在想什么呢?
    子谓颜回曰:“女与赐也熟愈?”
    颜回会怎么答曰呢?
    以孔子所知的颜回,大概会对曰:“回也何敢望赐!赐连五国存鲁,商天下济弱,国之黄钟大吕,回不敢望!”
    孔子泪又流,喃喃继续说:“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知道老师伤感,只是不知道孔子此“弗如”已非彼“弗如”了。
    三子谦德,颜回已亡,再无相续,不如封神。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孔子无以孝。三岁父亡,十七母亡。子欲养而亲不在,为憾。
    颜回不能孝。生前有疾,死后无以孝。
    子贡在孔子死后,守孝先三年,又三年,结庐种树。子贡种的楷树在光绪八年糟了雷火,后人将雷火后的树桩保留了下来,上面刻上了“子贡手植楷”。只是史书没有记载子贡为其父母守孝几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封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yy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