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86季:听樊登讲《认知天性》,了解学习的秘密

第86季:听樊登讲《认知天性》,了解学习的秘密

作者: 江南木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21:10 被阅读161次

    上周的樊登读书,我听到了一本有趣又有用的书。因为喜欢,我听了一遍又一遍。作为教师,我对如何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非常有兴趣。《认知天性》,值得每个人听一听。
    世界上每个人的天性都是趋利避害、避重就轻的,我们的大脑也一样,喜欢做简单、没难度的事情。
    听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学生看上去非常努力,可是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有些学生连作业都不做,自习课经常讲闲话、违纪,却总能获得一个好成绩。
    作者说,拼命抄笔记、反复阅读书本、在书上划线等方式,学习的效率其实不高。为什么呢?
    这样做有两个坏处:
    第一,持续的行为,让大脑“感觉”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也就是俗话说的——这么“努力”,把自己都感动了。
    第二,忙于用手抄写和划线、用嘴读这些行为,使大脑无暇思索。
    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学生在拼命读啊、背啊之后,还是没考好之后感觉很崩溃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没考好,总不能怪我吧?
    这种学习方式,就是看上去很勤奋,但实际上很懒惰的行为。我们可以把这种行为统称为“行动上的巨人、思维上的矮人”。
    行动是外显的——你都看到我很努力在读在背了;思维是内显的——是在机械地读和背,还是在带着思维地读和背,从成绩就可以看出端倪。

    这就像吃东西时,如果你每一口食物都嚼它36遍,你没吃几口,就会觉得吃饱了。饱腹感,这种感觉不是来自你的胃,而是来自你的大脑,因为咀嚼的次数够多,导致大脑认为已经够了,然后发布命令——你吃够了,不用再吃了。但是胃其实还没饱,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也可能还不够。

    那怎么做呢?
    作者说,学习首先要学会检索。
    他说的是检索,我理解的是对知识的回顾。
    樊登老师说,他读书没有刻意去记什么,也没有读很多遍,只是在读过一遍之后,就把书放一边了。等到要讲这本书之前,他会花一个多小时,画出这本书的脑图,画完后也就可以讲了。
    我想,他这一个多小时所消耗的脑细胞,比重复读这本书十遍可能都要多。
    重点就在这里,能否记住一个知识点或一本书的内容,就看你耗费了多少脑细胞在上面。而耗费脑细胞,是隐性的努力,还要经过痛苦的过程,尤其是当回顾时,怎么都想不起来的时候。而重复读、背一部分内容,只需要动嘴和眼睛就可以了,可以不经过大脑的,耗费的脑细胞可以少很多,自然轻松自在多了。
    这样看来,前面提到的看上去很勤奋的学生和不勤奋的学生,成绩差别很大,可以理解了。说到底,到底是哪部分学生更勤奋,很难用肉眼判断呢!

    要想学得扎实,作者说,第二点是经常进行自我检测。看来,现在学生要做越来越多的小测、周测、月测、中段测、期末考试等,还是挺科学的哦!不过这里还是有一点不同——作者说的是自测,而学生面临的是老师对他们做的检测。自测是自己知道结果就行了,可是学校的考试总是与成绩、面子、排名、见家长等相关联,如此一来,没有多少学生是喜欢考试的。不过,考试,确实是对知识进行检索非常好的手段。在考试中,学生所有可依赖的东西都不存在了,只能拼尽全力地回顾。所以,如果把考试的意义和作用如实告诉学生,并且不再有排名之忧,成绩只有学生自己知道,也许学生就不再那么排斥考试了。

    书中还讲到好多其他方法,不过看了这两点,我已经在想,自己的课堂可以做哪些改变呢?
    我可以教学生如何更好地回顾知识,最起码可以先从回顾当堂课的内容开始。在课堂中,我可以一边上课,一边将本课的知识框架写在黑板上,但是重点知识留白,新课结束时,让学生不看任何资料,根据我列出的知识框架,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忆出来并写下来。而不要再像以前一样,让学生把笔记抄下来。
    第二,在下一堂课前,针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或者默写,这个就当作是检测了。

    很多时候,很多学生其实是在迷茫中学习的,他们很多学习的行为不是有意为之。如果我能够将学习的事讲得更透彻一点,将为什么要做一件事的原因讲得更明白一点,我相信学生们会更愿意用更好的方式学习。

    毕竟,每一个生命,都是拼命向上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86季:听樊登讲《认知天性》,了解学习的秘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ss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