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噜姐姐恢复营业了!本打算只聊生活,不谈工作,转念一想,这贫瘠单调的生活撑不起场子啊,管它工作生活呢,不都是过日子嘛,有啥新鲜的就聊啥吧~
关于材料,之前有过多次翻车的惨痛经验,也总结了多次,没想到时隔许久上星期又掉坑里一次,摔得很扎实。这次跟写材料没有太大关系,问题出在“讲”上——给领导汇报,竟然犯了“念材料”的低级错误。领导一目十行飞速翻阅,我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除了页面上的文字外该说什么。领导善意提醒说自己看材料很快挑重点讲,我内心紧张反而连重点是什么都挑不出来了(分裂)
痛定思痛,反思总结:怎么会这样呢?也算是多年的老司机了,国际会议上抢过话筒,底下黑压压一片人的产品培训做过,上级主管单位领导面前侃侃而谈汇报过,咋滴还念起ppt来了?想了半天,想到几个可能——
1.材料写太满,留给“讲”的空间相对少了。看那些发布会、大领导的材料,文字少得不能太少,这样反而有更多讲的余地,而且换个场合,材料改动小,讲的内容根据场合调整即是。但这次汇报,几乎每页材料都有大量文字,要表达的内容80%都在文字里了。你还讲个啥?要讲跟材料不一样的,怎么讲才又契合材料已有内容又“不一样”?所以说,材料里字太多,一定是哪里有问题。
2.汇报技巧太不成熟。汇报,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双向的信息交流。既是双向,就需要明白对面的角色,不是产品经理、客户经理,而是写过的材料比你看过的材料还多的领导。领导一般关心WHY多于HOW,关心结论多于过程,所以那些跟HOW相关的,千万不能讲太多。那领导关心的到底是哪些WHY呢?这就需要学思践悟了。
3.能力有短板。典型的“读者型”人格可能都有擅长文字,弱于表达的特点。其实不管什么原因,说到底,掉坑里,只说明这是现实存在的短板。如果不能规避,就必须补齐。怎么做,几个路径——
1.在日常面对面沟通中刻意练习,练习如何快速捕捉对方意图和关切,练习如何快速抓到并归纳重点。
2.放下自我,换位思考。沉浸得越深入细致,越有效。虽然这对ego比较强的人来说不那么容易。但是,就像做实验一样,每天看到实验结果的不一样,不亦说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