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0岁的产品经理@产品
知识付费下的囤课族,顶着黑眼圈的你还好吗?

知识付费下的囤课族,顶着黑眼圈的你还好吗?

作者: 托马斯小神 | 来源:发表于2017-08-01 11:23 被阅读0次


01、囤下的是课,囤不下的是焦虑

周五20:00,交通晚高峰。

在汉口回光谷的地铁上,我的旁边坐了一个约莫25岁的白衬衫

熙攘的人群和手拿IPAD耳戴麦的他,动静鲜明。

坐定不到5min,他看着我手中的充电宝,示意:能借用充下电吗?

我晃了晃只剩3%电量的手机表拒绝。

他终于开口:抱歉,我在参加一个在线课程,正在直播互动,10min后就结束了。

我拔下充电宝,递给了他。

一刻钟后,手机关机,我侧目:旁边的白衬衫睡…着…了。

同样,我也“示意”了他。

“sorry,昨晚听课到3点多,太困了……”白衬衫讪讪道。

“不是直播10分钟就结束吗?”

“昨晚是理财课,刚听的是营销策划……最近囤了很多课,这不抓紧听嘛。”

我瞥了一眼他的手机界面,好多课/得到/千聊/小鹅通/荔枝/喜马拉雅/分答/饭团,正排排坐吃果果。

光谷广场站到了,白衬衫薅起背包一个箭步冲了出去。

我有些恍惚。

囤课族,越来越现象,也越来越年轻化了。


02、你的书架里,囤了多少书;你的手机里,囤了多少课?

互联网+滚滚向前,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快速崛起,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便捷,“0距离”接触互联网大拿的机会越来越多,anywhere、anytime、everything……

只要你想学,知识付费APP就如便利店,69元、99元、199元、699元,1999元就像货架上的商品:手机一点,在线支付,叮地一声,三秒钟就可以完成你想要获取的知识。

新浪创事记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6日晚8点,某知识付费APP已招募221万名会员,同时官方公布,目前付费用户自2017年以来,月均ARPU值超过90元。

无疑,这是个可喜的现象,毕竟,知识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通往财富自由的最短距离。

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短,群体变多,热情变高。30min可以听完一本书,9小时可以完成一次专业课。

于是,知识付费走过一年,有大牛在崛起,有斜杠青年在涌现,但同时,知识付费下的焦虑患者也在批量暗流涌动

是的,有一种现象是越学习越焦虑


03、囤这个动作一旦开始,边际效应递减原理也随即开启。

正如开头提到的白衬衫。

其实我第一眼关注到的是他的黑眼圈

一脚踏入知识付费的大潮,夜夜赶场于各类课程中的他,正在焦虑进行时。

他的APP界面和他的黑眼圈清晰地显示着,他工作以外的时间都在哪里。

进入知识付费的大门,眼界和认知重新打开。

仿佛蒙在眼睛上20多年的一层纱终于被揭开,一个更宽广、更多维的世界展现在他面前。

他欢呼雀跃般如刘姥姥进了大超市:《每天十分钟,一个月8块腹肌get》这是XXX大咖推荐的要跟着学;《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最近朋友们都在学应该很不错,还有最上层货架的《普通人加速崛起之道》,这个听说是爆款不读会out……

哗啦啦,全部囤起来放进购物车。

买单走人的那一刻,似乎拥有了全世界。

然而,饭要一顿一顿吃。

一顿吃三餐,三餐吃一顿,

不是便秘就是消化不良。

囤这个动作一旦开始,边际效应递减原理也随即开启。

N个课程交叉进行,西冷牛排和麻辣香锅一起下肚,入得辛苦,出得艰难。

随后,课程的吸引度越开越低,汲取的养分越来越薄,完成的欲望也越来越低。

于是,剪刀差呈现:你面前的这个课程美女,从第一节课的触手可得到最后一节课的愈来愈远。

你开始抱怨课程设计,置疑讲师专业度:

特么都是文案宣传和诱导,学完了我还是我。

也许某些三位数以下的课程确实诱导了你那双如同超市购物随手一拿的手,

但是,回头想一想,你为什么会囤课?


04、任何过度囤积,都是内心安全感缺失的表现。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知识恐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将“报了课程”和“学到了技能”划为等号。

上周,PPT第一IP秋叶大叔发起一期互动问答,

其中就有一条来自读者关于普通人为什么容易成为屯课族”的互动:

“7月初,我把所有的付费而没学习的课程用Xmind进行了梳理,时间管理,办公软件应用等各种领域,粗略一数就有30多门课程,我不敢计算花费金钱成本,更不敢想时间成本。

为什么会变成囤课一族?因为想改变。剽悍一只猫的《普通人快速崛起10大狠招》,听了血脉喷张,迅速买买买。

之所以囤那么多,是因为妄想付费了,只要学了以后,就能马上和老师一样,迅速进阶成为各领域的大牛大神了。

然而,我的进阶只停留在思想上,下课后,关上门,我依然是一个行动上的矮子。

或许,这位付费读者代表了屯课族中80%的我们。

上升通道被动打开,看到了楼梯,看到了通过下一个level的入口,然而,那个楼梯,你却迟迟迈不上去。

这就是知识付费下的焦虑来源。

不知道要什么,导致什么都想要。


05、确定目标,行动跟进,持续在线。

昨晚,和S课学员武汉线下见面,聊起知识付费,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知识付费的群体,和二胎群体,有着清晰的年龄分界线。

大数据显示,二胎受众群体大多数是低产或高产家庭。年龄也多在80前或90后。

知识付费,却备受80—95这个年龄区间的人群青睐。

有人这么回答二胎:生二胎的感觉,就是大号玩废了,开小号再打一次。

而知识付费,也可以类比。以前在学校没好好被动学,现在就另开一个号好好主动学。

那么,来都来了,睁大眼睛好好挑,挑完了好好学。

放下焦虑,停止超市大扫货般地付费选择。

确定目标,行动跟进,持续在线。

假以时日,你的小号也能成为大IP。

Niubility者,从来都不泛课。也从来不焦虑。


写在最后:本文由夏日原创(miss熊),针对新中产知识付费下的焦虑现象分享,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交流。

相关文章

  • 知识付费下的囤课族,顶着黑眼圈的你还好吗?

    01、囤下的是课,囤不下的是焦虑 周五20:00,交通晚高峰。 在汉口回光谷的地铁上,我的旁边坐了一个约莫25岁的...

  • 囤课党

    知识付费,线上学习,积极向上,精进努力。。。 各种优秀的焦虑充斥着,你是囤课党吗? 一起来聊聊那些当囤课党的日子你...

  • 你认为对的方式,真的是对的吗?

    知识付费的年代,我喜欢囤书,囤课,倒不是这些课真的有用,只是觉得便宜的时候先买回来,总有一天能用到。我不仅给自己囤...

  • 终极六问法,确定你的个人品牌定位(结果篇)

    经常游走在知识付费的小伙伴,一定会囤过很多69、99的课。 之前我一直想不明白这些课背后的逻辑,在知识付费平台上,...

  • 终身学习中,如何收获更多的知识红利?

    ◆ ◆ ◆ 文 | 李家小猫 2016年是知识付费的元年,大肆贩卖知识焦虑,很多人大量囤课囤书,我也是其中一员,2...

  • 那门花了999的微课,我一课都没有听

    知识付费的年代,无论是学生、宝妈、职场人士还是老年人,谁没囤点课。 我算是重度囤课资深人士了。从2016年起,已经...

  • 2019-04-29

    回想一下近两年的学习之路,貌似觉得自己在不停的知识付费,好像还挺好学的,其实囤课以后发现自己更焦虑了,一头扎进知识...

  • 028/365 成长需要认知颠覆

    我一直有个病非常严重,松鼠病,喜欢囤课。 3年前接触知识付费开始,我就不停的囤课,几乎是没有选择性的,看到觉得不错...

  • 知识付费兴起,但别让囤课习惯害了你!

    这几年来,知识付费这个概念被炒得越来越火了。比如说擅长ppt的人,开了一个ppt技能培训班。太多写作的人,开了一个...

  • 做一个成熟的学习者

    在知识付费的时代,我相信很多人不是囤课就是囤书。报名了的一些线上课程总是有很多借口拖延,一拖延就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付费下的囤课族,顶着黑眼圈的你还好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cj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