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可能是用眼可度,医生说眼压偏高,尽量少看手机、电脑和电视,于是乎只能辛苦耳朵,变看书变听书。
我选择了李山老师讲《诗经》的音频,一是《诗经》有韵律,每首都不长,二是配的音乐是编钟很好听,三是李山老师是研究《诗经》的专家,他能把看不懂的文言文化解为喜闻乐见的内客,就像苦药难入口,加上一层糖衣就变成乐于入口的胶囊药。
《诗经》三百零五首的开篇之作,《周南》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读这样的诗篇,理解为爱情诗,而李山老师讲解,中国人比较含蓄,不讲爱情,讲婚姻。古代社会的基础是家庭,婚姻,根据诗内的内容中有琴瑟、钟鼓,猜测是高级贵族宴会上使用,所以答案是,这是一首婚姻典礼上的乐歌。祝愿新婚男女,夫妻情深,窈窕的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荇菜是一种水藻类的植物,有一个用处是周人祭祖时,由妇人采之献给祖宗。“流之”通拔取。男女喜结良缘,经过了日夜求之,千思百念,祖先祝福,才成就好夫妻。
为什么《关雎》会放在首篇呢?
一、重视婚姻和家庭
中国的君臣关系是从家庭伦理向外推,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关系是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家是国的微缩版,国是家的放大版。《易传》中这样记载:“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在我们的社会,各种关系都是从夫妇开始,有了夫妻关系的缔结,才有了人伦关系,才有了家庭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底色,所以历史上各朝各代都非常重视婚姻和家庭。
二、婚姻很隆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写的是春天的光景,春天鸟儿都在求欢,是结婚的好季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姑娘像桃花那样盛开,生机勃勃,正是婚嫁的好日子。婚姻是合二姓之好,继先圣之后,生育后代,天地宗庙才有祭祀,香火不断。古代相信血亲关系,通过婚姻关系的缔结,可以突破血缘关系的壁垒,建立宗法关系。比如周代姬姓通过跟诸多的其他贵族姓氏联姻,建起了北起燕山南北,南到江汉两岸,西起陕甘,东到齐鲁的辽阔地域。所以婚姻带有宗法的色彩,不可谓不隆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