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100
回曰:敢问心斋。颜回说:请问什么是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仲尼说:你专注于一件事,然后不用耳朵听,而要用心来听,然后不用心来听,而要用气来听!
听止于耳,用耳朵听,信息到耳朵就停止了,心止于符。用心来听,当信息与心中所想相符合,就停止了。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而用气来听,就是心中空虚而对待外物。
唯道集虚。因为只有道是虚空的。虚者,心斋也。当心中虚空,没有任何成见的时候,就是心斋。于是颜回就试着施行了心斋,然后有所感悟: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颜回说:我没有使用心斋之前,实实在在是颜回:使用心斋之后,就再也没有颜回了。这可以算是虚空吗?
夫子曰:尽矣。吾语若!孔子说:你理解得非常透彻了。我可以告诉你了。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如果能游弋于俗世而不为名所动,人为了维护名就难以做到客观。所以去除成见首先就不要被名所困。
入则鸣,不入则止。别人听得进就说,听不进就不说。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没有救命的医门,也没有害人的毒药,给自己一个立足的所在,完全是出于不得已,到了这个程度就差不多了。一个人的观点未必适用于另一个人,自己救命的良药,到了别人身上可能是害人的毒药,所以不要太过执着于自己的立场,有立场只是不得已。
前面讲到,孔子让颜回去除内心的成见,不要总想教育别人。因为自己的想法是基于个人的立场,自己看来有用的,从别人的立场看未必有用。绝迹易,无行地难。不留痕迹容易,连立场都没有就难了。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云:“善行无辙迹”。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车辙印,因为他们可以采用各种常人想不到的方法实现行走。但更难的是不设立场。“道可道,非常道。”道如果是可以说出来的规律,那就不是恒定不变的道。道只要一出口,就必然有立场;然而要明白:只有道本身没有立场。没有立场,就是完全融入了大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