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川问:“自省念虑,或涉邪妄,或预料理天下事,思到极处,井井有味,便缱绻难屏。觉得早则易,觉迟则难,用力克治,愈觉扞格。惟稍迁念他事,则随两忘。如此廓清亦似无害。”
先生曰:“何须如此,只要在良知上著功夫。”
九川曰:“正谓那一时不知。”
先生曰:“我这里自有功夫。何缘得他来?只为尔功夫断了,便蔽其知。既断了,则继续旧功便是,何必如此?”
九川曰:“真是难鏖。虽知,丢他不去。”
先生曰:“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胜的容易,便是大贤。】
九川问:“我反省自己的念头思虑,有时候是一些邪念妄念,有时候妄想治理天下,想到极处,津津有味,陷于其中而难以摈除。如果发觉得早还容易克除,要是发觉得晚则很难克除,越是用力克治,越觉得阻力大。只有想些其他事情,才能忘掉。我这种清除思虑的方法似乎也没什么害处。”
先生说:“何须如此呢,你只需要在良知上下功夫就行。”
九川说:“我说的正是那良知没有觉醒的时候。”
先生说:“我这里自然是有功夫的。为什么还要去其他地方找呢?只是你致知的功夫断了,蒙蔽了良知。既然断了,继续之前的功夫就是,为什么还那样做呢?”
九川说:“这真是一场鏖战啊。心里明白,却丢不掉。”
先生说:“这需要勇气。用功久了,自然就会有勇气,所以说‘要集义而生’,到那时候,你能轻易战胜这些念头,那就是大贤了。”
九川所谓的用另外一种思虑战胜邪念妄念,那不过是障眼法而已,没有根本性的解决问题。要想一战而定,就得从根上解决问题,知善知恶是良知,致知是最为切实和基础的功夫,下致知的功夫即可。只不过,我们要克服私欲的蒙蔽性,这需要勇气,更需要彻悟。
【九川问:“此功夫却于心上体验明白,只解书不通。”
先生曰:“只要解心。心明白,书自然融合。若心上不通,只要书上文义通,却自生意见。”】
九川问:“这致良知的功夫在心上的体悟是明白的,但是解释不通书上的问句。”
先生说:“致良知的功夫只需要在心里解释得明白就行。心明白了,书中的解释自然就融会贯通了。如果心都不明白,只是在书中的文义上打通,就会生出其他的意思来。”
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只是思想表达的载体而已,文字的表达是片面的,因此,看书不是追求文义上融会贯通,而是映射于心。在心上打通,书中的描述自然就通,就算没写明白,自己也会补足。书看多了只是记诵,没往心里去,那也就是玩物丧志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