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学艺,居然是出自这个典故

作者: 天蓝色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21-01-03 10:33 被阅读0次

    《西游记》中,孙悟空拜师学艺曾有这样一个场景:

    孙悟空听菩提祖师讲道而手舞足蹈,祖师问他几样技艺,他却都不肯学,最终祖师在他头上敲了三下愤然离去;孙悟空悟出这是祖师要他三更去求见学艺,最终学成了七十二般变化。

    这当然属于神话,孙悟空学的也是道学技艺,可是在佛家的记录中,确实曾有过一个与之类似的故事。

    相传禅宗六祖惠姓卢,小时候因为父亲做官被贬到新州(今广东新兴)而在此暂居;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以砍柴度日。

    长大后有一天,惠能上街卖柴,听见有人诵读《金刚经》而入迷,得知黄梅双峰山的弘忍法师讲经讲得好,又得到一位居士赞助十两银子奉养母亲,于是辞别母亲去拜见弘忍法师(禅宗五祖)。

    弘忍问他是哪里人,他回答说是岭南人;弘忍说岭南人野蛮,怎么能够学佛?惠能说:人分南北,但佛性无南北,岭南人为什么就不能学佛?

    弘忍听了觉得惊奇,但又不露声色地说:你这野蛮人,先到厨房舂米去。

    惠能也不辩论,就直接跑到厨房里,一直舂了八个月的米,连头发也没剃。

    有一天,弘忍忽然叫所有弟子各写一则示法偈,谁写得好,就把衣钵传给谁。

    弘忍的弟子中,就属大弟子神秀最为优秀,其他弟子自知不如,于是只让神秀一个人写;神秀考虑一番,到墙上写下了一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看了,说你这不靠谱啊:佛家讲无,四大皆空,你这又是菩提树,又是明镜台,还得经常打扫,这不是“有”吗?

    但是弘忍没有明说,只对众弟子说神秀写得不错,然后悄悄把神秀叫来说:你这个偈,还没有开悟啊!你最有希望继承我的衣钵,你再好好想想、重新写一个。

    神秀回去,苦思冥想却想不出再好的偈文,可是众弟子都已经在唱诵他的偈文了,师父说好嘛!

    惠能在厨房,自然也听到了。这时候寺里刚好来了一位别驾,姓张,惠能就对他说:我也有一则偈,大人帮我写在墙上吧?

    张别驾一听:你一个舂米的,还能写偈?不信!

    惠能就说了一句话: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意思就是说:卑贱的人往往最聪明,高贵的人才有时很愚蠢。

    张别驾一听,没话说了:那你说吧,我写。

    惠能于是接着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次吃惊的是弘忍了,他看了惠能的偈文之后叹道:这是大悟啊!

    可是一个舂米的杂工,连剃度礼都没有行过,一下子就提上来做接班人,没法服众啊。于是就用鞋把惠能的偈文擦掉,对大家说:尚未见性,再去想。

    晚上,弘忍却跑到厨房来问惠能:你这个米舂好了没有?

    惠能说:米早就舂好了,就是还没有筛。

    一语双关,筛字下面是个“师”字,那意思说:我是没问题,就看师父了。

    弘忍当然明白,于是就拿起禅杖在舂米的石碓(对)上敲了三下,走了。

    惠能哪会不明白?于是就在当晚三更去找弘忍求教。

    这个场景,像不像孙悟空半夜拜师?没准《西游记》当初就是套了这个故事写的。

    后来的故事,就按情节发展了:弘忍最终把钵盂和袈裟(衣钵)传给了惠能,惠能在日后成为了禅宗的第六世祖。

    惠能早早开悟,却能够安心在厨房舂米做苦力,可见越是大悟之人,越是懂得安守本分做事。

    孙悟空虽然也聪明,但还是因为所经历的人情世故太少,所以作者才安排他必须经历雷劈火烧、五行压身,苦修五百年,才明白了如何在今后的取经路上,合理运用各路关系来打通一条成神之路。

    是不是这么个道理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悟空学艺,居然是出自这个典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od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