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社交领域微信一家独大,挑战者层出不穷,但敢于正面对刚的无一例外以失败告终。
例如今年1月,王欣、张一鸣、罗永浩似有意无意在同一天发布各自社交产品,声势浩大,形成三英战吕布局面,现在这几款都已经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
但也有一些平台比如主打职场社交的脉脉,主打陌生人社交的陌陌,发展势头不错。
好像唯有避开微信锋芒切入小众领域、小众需求的社交平台才可以勉强生存。
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微信真的不可超越么?
首先,微信作为社交领域无可争议的巨头,成为了线上的水电煤,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替代成本非常高。
替换成本又分为认知成本、获取成本、使用成本。
俞军有个经典公式:用户价值 =(新体验 - 旧体验)- 替代成本
其他相同功能的产品出来不说产品优秀与否,首先面临的是用户高昂的替换成本。
你的亲朋好友所有社交关系链都在微信了,如果出现了一个体验还挺好的产品你会转过去嘛?
比如,已经凉凉的子弹短信,有些地方体验都优于微信,比如语音自动转换功能很方便,但还是打不过。
替换成本过高,寡头垄断继续巩固了微信的地位!
但物极必反,用户规模越是庞大,微信就要通盘考虑,要照顾到大多数用户的需求,这样微信的功能可能会愈加臃肿,泛用性会变强,但针对性变弱。
这就给了其他产品的机会,就像电商领域的拼多多,抓住了淘宝无法顾及的低端商户和无法覆盖的五线及乡镇等低端用户,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而本身面向低端的拼多多隐隐让淘宝们有了压力,颠覆正在发生。
回到移动社交,微信无法顾及到的低端用户和游离主流的边缘市场需求,是有机会带来新的颠覆的。
比如,出现出现专门针对于乡镇农村老人使用的社交产品,后面可能延伸出新的机会,毕竟老人都可以熟练使用,需求超预期满足,其他年轻人也有机会。
同时5G的到来,也将带来新的机会,4G到5G不仅仅是简单的速度飞跃。就像2G向4G跨越时,我们并不能想到4G会带来直播、外卖等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移动产品。
5G也会催生大量变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