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把过年的红包叫利是,意为“大吉大利、好运连连”。给红包就是“派利是”。爷爷在的时候,奶奶是不派利是的。
每年大年三十晚上,春晚开始之前,爷爷就会坐在他床边的书桌上,开始封利是,准备第二天派压岁钱。孙子孙女们的压岁钱是大份的,放一边,亲戚们的小孩子小些,放另一边。整理好了,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小孩子们就可以收到爷爷的红包了,爷爷会说:这是我和你奶奶给你们的压岁钱。
爷爷派的利是,红包皮是崭新的,里面的纸币也是崭新的,纸币和红包的边边角角都透露出一股新年的味道。
奶奶不派利是,奶奶只管吃团圆饭,乐呵呵地看着我们收压岁钱。
爷爷走了之后,过年奶奶开始给我们派利是。
爷爷走后第三个月就过年了,奶奶的年过得有些伤感。和爷爷一样,大年初一吃完团圆早饭,奶奶过来派红包,她不熟练地招呼着我们,不知有意还是无意:“来来来,这是爷爷奶奶的利是。”
孙辈们也不说破,一个个排着队领红包,祝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大孙子调皮,说祝奶奶永远18岁。
第一年的红包数额和爷爷在的时候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奶奶不会去银行取崭新的人民币,包着压岁钱的利是封也没有提前准备,并不是全新的,也没有很好看的封面。
小小的利是封里包着蜷曲着的人民币,这是奶奶第一年派的利是,有种落寞的味道。
第二年过年派利是,奶奶比较有经验了,年三十晚,悄悄叫我帮忙。她拿出钱袋和准备好的利是封,让我挑些新的纸币放进利是封里,她在旁边给我数数:孙子7个,每个要包x元,亲戚家孩子先准备30个,每个x元,不够再补...包好之后帮我分开来,不要搞错了。
第二天派利是的时候奶奶没再提起爷爷,只是在照完全家福的时候,奶奶悠悠说了一句:你爷爷在的话都有81岁了,眼睛有点红。
第三年、第四年...奶奶派利是越来越熟练了,开始有点享受过年派利是的感觉了,有一年除了给孙辈派红包,甚至还给儿子、媳妇们派利是。还是会在过年时候提起爷爷,只是没有那么伤感和落寞,偶尔说起爷爷的小趣事,有时是说起他们以前过年吃什么,忆苦思甜。
奶奶已经习惯她来派利是了,习惯爷爷不在了的日子,仍旧会怀念,只是清楚和接受了有些事已经永远过去这个事实。
心理研究都说21天可以形成一个习惯,奶奶在和爷爷结婚后的四五十年里,早已形成不派利是的习惯,在重新适应自己派利是,自己生活的这几年里老人家的内心活动不得而知,小辈问她想不想爷爷时,养了几只鸡的奶奶说道:家里不见一只鸡都要想几天,更何况是一个人呢?
可是呀,慢慢地,奶奶也能习惯乐呵呵给小辈派利是,乐呵呵地过一个人的晚年生活,生活总是会继续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