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一)

作者: 恣意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22-04-09 06:00 被阅读0次

       

    清明祭祖(网图)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适逢初春,万物复苏,草绿花红,一派生机,然又是一个追思的节。古人之清明、寒食、上祀三节,各有不同之意,但终究因日子相近,意义也有类似之处,到今人便逐渐三节合一,以清明冠之,以追思为题。

                            (一)

            原来在老家时,清明也算一个很重要的节了,忙忙活活总要大半天的时间。一般都是父亲准备冥票、香纸、花、茶等祭祀用品,母亲则用时令菜、果、点心等准备祭品,每每准备停当,全家人一起出动。这一路,去时是追思,说先人,说坟地,带一点悲戚之意,人人面有悲色,不可高声笑语,虽沿途有柳绿花明,虫惊鸟飞,亦不敢留恋逗留,人人似乎心里都有个“事”。

          小时候不懂,总会想摘个花、捉个虫,脾气好的大人会说,“我们先去上坟,回来时再玩”,脾气不好的大人就会直接呵斥制止。慢慢也就知道了,上坟去的路上,尽量肃静一点,不打不闹。再大一点才知道,这就是大人们说的“规矩”,“祭如在”、“悲戚事也”。总之,我们用心去追思先人的日子是有限的,而赋予清明了这个意义,就让我们真心诚意地去怀念先人吧,即使现在看来很多仅仅是个仪式,但在年幼时总有那么一刻心是真诚或虔诚的。

            到了坟地之后,先四处查看一下坟地有没鼠洞、塌土等等问题,再修葺打理,继则除野草,培新土,插花,上祭,鸣炮,献茶,烧纸,叩头。这些事都是大人小孩齐动手。大人干修葺培土的活,小孩干插花放鞭炮的事,总之人人有事做。这一整套程序下来,才算完事。在那个物质不算太丰富的年代,一切修葺献祭的事做完之后,茶、花等会留在坟地,而祭祀后的食品则会带回去,一盘盘、一碟碟收拾在篮子里时,小孩也总会猴急猴急的先尝一口,大人也会及时开脱地说,“先人吃过的东西,小孩吃,都是好、都是福啊”。再看看坟地修葺一新,红绿各花相配,烧的纸灰全灭,一家人这才放心地一齐收拾东西,折返回去。

            回去的路上则气氛轻松了许多,一离开坟地,大人也会主动地说说笑笑,这时春天的气息忽然明朗了起来,清明的上坟祭祖,在这时又赋予了人们一种郊游的意味在里面。其实,在我们老家,上祀节的节日也被保留,三月三那一天,周围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相约去附近一个特定的名山,那里的庙会人山人海,一年只有这么一天。但清明的上坟祭祖,一般都是先于这个日子,所以也总会让人在追思先人的同时,有一种郊游的放松之感。关键这样的清明对于孩子,似乎也有了些许记忆,它不仅是一个严肃的节日,记忆里总会有一些春天的气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nu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