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般若经典,破除对相的依赖执著。般若智慧告诉我们,把现象的障碍去消融掉,从而进入绝对的心性的世界,而这种世界,它不能称为世界,称为般若空性那种真实的作用,这是我们修学般若的一个出发点。
在生活中去观察缘起,诸法缘起各种法相。见一切缘起,观其性空。这个缘起法建立的同时,要体悟它的性空,它没有固定的特性。要观察缘起性空,心的觉性会启示,以心能觉和所觉,这就是缘起性空的道理。
众生侧重于缘起,没有去观察性空。一切法的本性,其实是空,能够依着佛所教授的真理去觉悟,在觉悟的同时就证明性空的道理。
觉悟的圣人,他去观察的是性空的道理,本性是空,没有实质的作用体。缘起建立了会衍生出来相应的“法”,它有坏呀什么什么的,然后我又产生执著,这叫六根六处六识十八界建立。在这个观念建立的同时,所对的世界,所对境建立起来了。从现象上看是绝对,其实还是相对,因为它没有离相对境。
什么真理呢?用佛陀告诉我们的空苦无常去观察,就得到《金刚经》所讲的,一个观念一个智慧就生起来,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样去观察,它统统都是空苦无常,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一切法毕竟空不可得”。这个恰恰直截了当、当下契入绝对的本性。
缘起性空是什么意思呢?要通过现象看到它的本质,它本质是什么?空苦无常。这直接能够进入到绝对的法界。修学般若是直截了当通过现象进入本体,进入绝对空间,唯一的法门!换句话说,不管修哪个法门,修哪个理论,不学般若,没法成佛。
通过般若正观,非常简单地进入解脱境界。一转念就进入了!转变观念。转变我们对缘起法的执著,去观察其本性是空性!就这么一念。处处这样去观察,那会发现禅宗公案讲的“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因为建立缘起的时候,正是空性的体现,这叫外缘所对境。
对外缘所依境解脱的,叫小乘解脱道。内依缘所对境就是识心念头、识心分别,这就属于大乘菩萨解脱道。
对所依境依真理而循序渐进的观察,能够当下契入小乘解脱道,为什么?忘我空。忘去人我而进入所谓的相对绝对,它还不是绝对的空性。进入了相对的清净状态了,但是他还得依外缘的情况下去观察。它并不是内心那个,还没转,还有一个“空见”。
大乘菩萨道把空见也消融掉了。对“我念”的不执著,对我分别念是不执著,然后进深一步修般若空观的时候,再观察还有一个空见可得。再把那个东西作为内缘所依,一起空见的时候,那个也不对,把它再觉悟,这就进入大乘解脱。空见是修大乘的所对境。能够依空见解空见的时候,空见也就不存在了,所谓进入绝对有。
说是有行持,也是方便讲,当下契入它的同时,就已经解脱了。因果是同时的,动心的时候,果报就现前。就象我们看着这一切一切境界,当下觉悟这个东西是毕竟空不可得这个信念一定要非常坚定,一定要非常坚固的去熏染这个,因为无始劫以来就认为这个东西是实在的,对它的执著,其实就是对自身的执著的一种坚固。
现在把外面所依的六尘之相破掉以后,这个就没有所依境。用那个所依缘所依境修行,就好办了。这是诸佛如来的般若解脱法门!(佛光解读金刚,圆明心要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