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之时,医生全是吃皇粮的,看多少病号和工资没有关系,当时,感冒连药都不开,只让你回去多喝水,多休息,烧的厉害,顶多开片安乃近给你吃,1分钱吧。阑尾炎,在门诊就做了,做完就回家,打三天针,7天过来拆线。
改革开放,经济挂帅,医院也成了弄潮儿,首先是人事上,行政人员实行全额财政发薪,业务人员实行差额财政人员发薪,后者发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剩下的百分之三十,自己想办法,改革后实行聘任制,聘上来好多合同制与临时工,统称为自收自支人员,也就是自负盈亏。工厂企业自负盈亏靠产品、靠经营,医院哪?自然就将算盘打到病人身上。给每个医生定任务,比如说30万,开够了30万的检查与药品,好,这月的工资可以领全。超过了呢?超过部分,按百分之三到五给予提成,叫做奖金。刚一开始,秉承着天地良心的医生们尚不适应,第一个月下来,没完成的少领好几百,完成的或是超额的,居然能多领上千元,巨款哪,摩托彩电自行车,买买买,没完成的立刻红了眼。
感冒是吧,先做一套检查先,胸片、血检、B超等等200多,后来有了CT,开一个可以提30元,好,立刻代替了一大部分摄片。治疗么,住院输液,抗生素、抗病毒、能量合剂、激素一股脑的上。病人知道什么啊,一输液,耶!好舒服。多花点钱,算什么,有钱!改革开放,有钱人虽说不少,但毕竟是穷人多。看病贵开始被诟病。国家开始想办法解决,推出新农合,想用报销的办法解决。在推出以后,感冒便需要住院治疗了,病历上当然不能写感冒,叫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病毒性肺炎等等,谁也不能说错。500元起报销,报销40-70%不等,于是,一个感冒,花个1、2千便是寻常事。每年的感冒多发季,医院莫不人满为患,看病难应运而生。
看到这里,事情已经是明明白白,就是给医生定任务、发奖金惹得祸,多劳多得真的不太适合医院。可是每个人都认识到了,包括高层,也三令五申要取消,但就是取消不了。很多院长们阳奉阴违,任务暗订,奖金换个名称照发。为什么?因为利益相关,因为医院需要挣钱,院长们愿意多挣钱。拿冀中平原某贫困县的县医院做例,这个省内十佳县医院,去年的业务流水达到4个亿,在县里的安排下,先是出资购买下一个破产的纺织厂,给所有职工购买解决五险一金,解决了县里的大难题。近年又出资4千万购买下一座烂尾楼,改造成医养一体养老院,避免了县里的大损失。国家医改政策是对的,是好的,是想越改越便宜,可便宜的话,必然影响收入,从哪里再来这4个亿?所以,明知院长在逆政策而行,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所以,医改越改越贵。更为讽刺的事,院长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全国医改先进个人。
在院长们的意气风发之下,是因病返贫的芸芸众生,是对立的医患关系,是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极度破坏。至于解决方法,更是勿庸多言,关键是少数人的利益动得动不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