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雪梅读写交流群
平生不读王小波,便称有趣也枉然----我读《沉默的大多数》序言

平生不读王小波,便称有趣也枉然----我读《沉默的大多数》序言

作者: 燕冬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8-29 23:48 被阅读9次

我曾是沉默之人,因错过了自己的黄金时代,而懊恼不已。如今,重拾此书,希冀自己会有趣一点。

毕竟,许多人和事,看懂了,发觉太过无趣。

读过序言,我主要讲以下几点:

(1)王小波为何出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

在1997年3月20日,王小波为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作序。

文中写道,二十多岁时,他读萧伯纳的剧本《巴巴拉少校》,决定不做一个“斯泰芬”----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因此,他成了沉默的大多数的一员。

后来,在中年时,因想到中年人要负的责任:要对社会负责,要对年轻人负责,不能只顾自己,才开始写杂文。

为了他自己,亦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2)一个有趣的人,因健康问题,孤独离去!

此序言后的4月11日,他京郊一间小屋里去世。据说,被人发现的时候,他头抵着墙壁,墙上有牙齿刮过的痕迹,地上还有墙灰——心脏病突发,他为此痛苦挣扎了一段时间。

爱妻李银河在国外。所以,他是孤独一个人离去的,享年45岁。

从此,世上少了一个有趣的人。而数不清的装傻与无趣之人,还在活蹦乱跳。

简直是天妒英才!

(3)不沉默,是最重要的!

不论有无能力,一个人都要提出个人的见解,不做沉默的人。

明辨是非很难,因是非都在伦理的领域内,此人之肉,彼人之毒,一件事对此人有利,难免会伤害另一个人。而提见解的人会受所处环境的影响,未必做到公平。

但伦理问题又不能因噎废食,而不讨论了。

既然,伦理问题关乎每一个人,且十分重要,那么,如王小波所说,每个人都可以发表“一得之见”,之后,把明辨是非的任务交给公论。

(4)自媒体时代,还有“沉默的大多数”吗?

如王小波生于自媒体时代,或许会发现,“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部分人,正躲在液晶屏幕后面,用键盘发表自己的意见。

方便、快捷、不用再憋着。

但他亦会困惑。因为,装傻与无趣之人,并没有因时代不同,而销声匿迹。网络上,永远有人在装傻,永远有人拿浮浅、不要脸、聒噪、奇葩等当有趣。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网络上的确参差多态,但幸福的人,也许多在离网络更远的地方。

(5)拥有论是非的权力的人,将不战而胜。

何为是?何为非?不是的,就是非吗?在是与非之间,还有中间地带吗?这是我对是非本身的疑问。

不管如何,人都要论个是非,这也间接解释了“人为什么而活”这个问题。

兹节选王小波的一段话,作为结语。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是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平生不读王小波,便称有趣也枉然----我读《沉默的大多数》序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pl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