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哲思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当今时代是三人成虎?还是沉默是金?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当今时代是三人成虎?还是沉默是金?

作者: 清风自有明月照 | 来源:发表于2020-04-27 16:57 被阅读0次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当今时代是三人成虎?还是沉默是金?

    作者:清风自有明月照

    序言:

    王小波(1952-1997),当代著名学者,以机警哲理的文字著称。他的小说和杂文大都看似荒诞不羁,嬉笑怒骂,可里面也蕴藏着谐趣讥讽的力量和智慧。这篇《沉默的大多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沉默的大多数》所在意的和反讽的正是所谓中国几千年来“沉默的大多数”人,促使他们张开嘴巴说话,唤醒他们对世界的思考,以及对自己本身的反思。

    而在当今社会,这篇文章似乎有了新的意味和讽刺,当我们在看待事物本身的时候,会有一些新的思考吧!

    前情:

    在本文需要正式阐述之前看个故事,诸位请先放轻松,活动活动——

    话说,隔壁村有个年轻的小寡妇,丈夫前年挖煤埋了进去,她独自一人带着一两岁的娃娃在山坡上住。

    家里面又没什么其他人,丈夫双亲去世的早;她自己娘家隔得远,又还有几个弟娃要读书,爹妈抽不了身来。于是,她一个人浇水种地喂鸡带娃,赶场的时候担些红薯去卖,赚点生活费。日子虽然过得清贫,可孩子养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看见人就笑呵呵的——

    小寡妇的家在村子背后的小山坡上,坡上住的人少,邻里也就两三个还隔得远。村里的婆姨们农闲时都聚在村公所的院坝上聊家长里短,八卦琐事,而小寡妇话少又是远方来的,她也搭不上什么话。后来,就自己一个人在家抱着娃看电视。

    小寡妇很爱干净,每天都要换洗衣服。奶娃娃的衣服最容易脏,尿布也得换得勤。时间一久,村里的婆姨们闲暇的时间就把谈话的中心拉到了小寡妇身上。

    你说,那小寡妇年纪轻轻就守了寡,能耐得聊寂寞?家里面又没个婆婆看着?

    你别说,那天我看见她晾衣服,还把她那红肚兜儿晾大门口,谁不知道她骚?

    是啊,她白天又不和咱唠唠嗑,和咱村里的婆姨一样,这外地的女子靠得住?

    村里的闲言闲语就一发不可收拾地传开了——

    传到了婆姨的男人耳朵里,男人们舔着脸笑笑:你女人家的事嘛。而后,又传到了村里单身汉的耳朵里。那单身汉听得心里痒,半夜就跑去敲小寡妇的门,当当当当当当当。

    寡妇门前是非多,谁不知道?

    那晚,娃娃哭得厉害,哭了一宿——

    村里哪有什么不隔音的秘密,第二天,婆姨们又围在一起:听见了吗?这么远都听得到那半夜敲门声——

    只怕那小寡妇是——

    村里婆姨们的话没羞没臊,说得也很起劲。

    有个婆姨大胆道:咱上去看看?

    几个婆姨应了下来。

    到那小寡妇门口,只见那门半开着,还似有似无地传出娃娃的哭声。

    咋回事,咋不见那个小寡妇?

    婆姨们唤了声:大妹子,在家呀?

    没人应——

    孩子的哭声依旧。

    婆姨们又叫道:大妹子?

    可还是没人。

    有个心急的婆姨推开门,迈了进去——

    只见小寡妇偏坐在床榻上,胸口上插了一把刀,头发凌乱,四周都是打斗的痕迹。早就没了呼吸。

    拴着红肚兜的娃娃睡在床上哭得有一声没一声的。

    后来,公安来了,抓回了那夜逃跑的单身汉,判了死刑。

    可小寡妇毕竟是没了,白白胖胖的娃娃也送了人。

    婆姨们还是像往常一样,坐在村公所的院坝上吹牛——

    你说说,哪家媳妇像她这样儿,肯定有问题!

    咱们些婆娘家说这些话,又没啥,是吧?

    一、沉默的大多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含蓄的民族,我们不太喜欢用太过直白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情感或者喜好。沉默下来,把什么话留在心里好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美德。自古是如此,可当代却似乎有些不完全适用。

    当代网络科技的方便,使得我们能更有效地利用通讯工具(手机,电脑,平板等)表达自己的诉求和观点。在这个时代,有各种千奇百怪的平台来适用于大多数原本沉默的人,使他们能有抒发自己内心的声音。社会所给于我们的“言论自由”便是在这里的一种体现。

    在各个文章和帖子下,我们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展现自己。只需要动一动手指,点击发送,便可让更多的人看见。这就使得你的观点不再只是个人观点,甚至还会变成一部分群体的观点,有一些相同观点的人和你并肩站立,使得这个观点具有不小的影响力。

    而溯其根源,这种现象其实也是我们接受了新时代民主自由的教育下的产物。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大胆说出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王小波不也说:会大胆说话地学生会当学生干部吗?

    况且,《沉默的大多数》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确实是想要大家说出来,说出自己的想法,适应于这个时代的需求

    王小波其实很睿智地看到了在人面对不公或者不合适的情况下,这种沉默即中国人闭口不言所带来的影响:好的一方面是磨练出了好的修养,而坏的一方面就是把不说的话变成恶行,或者更大的恶意和不满。

    话语是力量,也是权利,适用于每个人。捡起自己的权利这本身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二、沉默的大多数:会三人成虎?

    那么,如果话语的力量失控,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三人成虎真的只是说说而已吗?

    就像之前的那个故事,婆姨之间的话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吗?

    回归到这个三人成虎的本身,这是指一个人的谣言可能没什么用,可多个人的谣言聚集在一起就有可能会变成一只吃人的老虎,害人害己。每个人都有诉说自己的权利,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权利——“言论自由”。

    可任何时候,权利和责任都是相统一的。福柯说:话语即权力。

    这句话,其实也代表着话语具有双向性。我们在行驶自己的权利的时候,是否会考虑到话语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这有积极向上的方面,也有消极不利的方面,关键是看你怎么去运用这种话语的双刃剑。

    我们所有人都是国家的公民,行驶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这无可厚非,可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在法律之外反复横跳,或者通过伤害别人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权利。这是不对等的,也是抛掷于道德之外的。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伤害已经发生:故事里小寡妇的惨死,娃娃被送养。所以,谣言之下,造谣人和传谣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有些人要为自己的话语负责,受到法律的严惩;有些人继续肆意妄为地释放自己所谓“无关紧要的婆姨话”。

    王小波在这篇文章里也说得想到清楚,任何时候给自己的定位永远都是:“时至今日,哪怕你借我个胆子,我也不敢说自己厌恶神圣。我只敢说我厌恶自己说自己神圣,而且这也是实情。

    没有人能完全地占领道德的制高点,对“弱势群体”、“沉默的大多数”抒发自己的怜悯和不幸。也没办法完全地代表他们,他们心里的话他们自己会说,你只是一个传话人或者说是记录者。你可以感同身受,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但是不能高低立见地看人。

    这其实是一个平权谦虚的问题,当然,也算得上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体现。

    三、沉默的大多数:沉默是金吗?

    那么,我们在回到“沉默”本身——沉默是金吗?

    单纯地将这句话抽离出来,那么,可以说,这句话是没办法评判的。

    一切都需要回归到事件情况本身。所以,这其实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今时代,我们拥有“言论自由”的权利,我们可以畅所欲言,我们把几千年“沉默”的话,都说了出来。我们确实需要一个抒发的窗口,这时代给予的,凭什么不好好地利用起来。

    我们在田间谈话也是说,我们在院坝边吹牛也是说,我们在厕所里抽烟闲谈也是说,我们在茶水间撸猫谈心也是说,我们发帖子写评论做文章也是说。

    等等这一切,我们都可以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几千年的沉默在这短短几十年间释放开,有些东西是不是也丢得有点快?就像你封锁了许久的洪水,终于冲出了洪坝,你自己也不知道两岸堤坝靠不靠得住,这洪水会毁掉几间民房,几片田野?

    是滋润万物,引来水源?还是为祸百端?

    网络把人话的影响力扩大了无数倍,速度更快,看的人更多,影响力更大。

    这是好事,大家都在一个地球村,观念和思想更容易交流和碰撞,而后又会产生新的思想,这会不断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可这需要一个底线,一个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来保底。因为,任何人都有可能speaker。你说的话,有几分道理?有几分情绪?有几分谣言?有几分别有用心?又有其他人怎么理解和看待你的话?影响力如何?后果有如何?

    这自由的同时,也应该带有别的思考。

    坏心做坏事,情节后果恶劣,到处去惹得人神共愤,这该打压,该取缔。

    好心做坏事,情节后果恶劣,也惹得人神共愤,该惋惜,也该坦然地面对后果。

    最好的是好心做好事,大团圆的结局大家都喜欢看到。

    最后,在回到这个问题上,沉默是金吗?王小波说:沉默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它的价值观很简单:开口是银,沉默是金。一种文化之内,往往有一种交流信息的独特方式,甚至是特有的语言,有一些独有的信息,文化可以传播,等等。这才能叫作文化。

    能成为文化必然经受过无数代人的努力和沉淀。或者,可以理解为沉默也是一种沉淀。当然,关键时候,想说就说,敢说就说,这是无可厚非的权利。可适时的沉淀(沉默),或许可以更将话凝练一点,说的话更准确一点,看到的事物更清晰一点,想到的东西更全面一点,表达的情绪更理性一点,写下来的文字更更有道理一点。

    适时的沉默是宝贵的沉淀,是沙里淘金的过程。急于一时的抒发,可能适得其反,甚至还会背些莫名须有的罪名和恶果。这得不偿失了,也确实该冷静下来,坐坐冷板凳看看。

    四、后记

    近来,笔者读了王小波的一部分著作,尤其喜欢这篇《沉默的大多数》。这篇文章不像是文章,到像是一句句王小波的心里话,在院坝里摆给你听,却又不是说教,也不是搞什么花里胡哨的宣讲,满篇都在煽动和吹嘘。

    其实,讲到文字也好,话也好,都是人脑子里的东西。你看到了什么不重要,你想到什么那才是key point。话语和文字太过情绪化,会使得你看到文字的一知半解,一两句话就自动脑补全篇。这就是所谓的相由心生。有时候呢,坐坐冷板凳看看,沉淀沉淀,再来说出来,或许,看到的风景又不一样了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当今时代是三人成虎?还是沉默是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lu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