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海狮子读书会
《万历十五年》之“世间已无张居正”

《万历十五年》之“世间已无张居正”

作者: 乐道_a525 | 来源:发表于2018-09-18 06:31 被阅读125次
《万历十五年》之“世间已无张居正”

今天结束了《万历十五年》第三章的读书会“世间已无张居正”。大家讨论激烈,有书友对晚明没有能从内阁首辅制成功转型到君主立宪制而惋惜的。

个人觉得究其原因还是专制的强大。内阁首辅看似强大,但那完全是出于皇帝的信任放权。一旦皇帝不满意,随时可以收回权力清算权臣。根本没有形成一种制度来制约皇权,也没有保障这种制约发挥作用的政治运作模式。中国历史上只是在魏晋隋唐的世家大族政治时期,对君权有一定制衡。

《万历十五年》之“世间已无张居正”

中国虽然在先秦的法家就有类似于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阐述权谋的作品,如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有讨论礼的《荀子》。但却鲜有研究政体的思想家和学者。中国历来就不重视政体,也就是相对程序正义更关注结果正义,西方则更关注程序正义。其实我们经常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没有程序的正义很难达到结果的正义。看重结果正义容易走向“人治”而不是“法治”。

《万历十五年》之“世间已无张居正”

西方政治哲学中有相当篇幅讨论政体。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提出君主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几种政治形态。到近代霍布斯《利维坦》,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另外还有书友觉得中国商业无法发展,总没有出现像日本或西方百年企业,原因是什么?个人觉得还是因为统治阶级对商业的打压,不愿意形成商人阶层制衡皇权,以法家思想治国重农抑商。对产权没有保护意识,这样没有那个企业家能安心经营企业,同时国家也可以随意剥夺商人财产,将商人视作自己掠夺的唐僧肉。可是西方从古希腊时代的的哲学三巨头之一的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里就已经提出了财产权的重要。中国古人也隐约认识到,但没有如此鲜明提出。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

《万历十五年》之“世间已无张居正”

还有一点就是与民争利的思想,从汉武帝盐铁官营,就开始了国家规模化办政府垄断企业,对民企的破坏是致命的。谁能竞争过国家的企业。日本在民治维新的时候就认识到国家不能办企业,把长崎造船厂等一大批国企卖掉,长崎造船厂就是一块钱卖掉的,后来就发展成了现在的三菱。清帝国却迷恋官办企业,效率低下,张之洞号称晚清中兴名臣,官办汉阳铁厂入不敷出勉强维持。这个当时在规模上已成为亚洲第一的钢铁厂,发展却是举步维艰。

《万历十五年》之“世间已无张居正”

国企问题从晚清就开始困扰中国了。自己没有效率还占据了最好的资源,又挤占民企发展空间压迫民企。可是大部分的税收和就业率都是民企提供,他们却还要遭受二等公民的待遇,这种情况谁还去办企业。国家的任务就是当好守夜人,营造一个充分竞争公平的营商环境。

《万历十五年》之“世间已无张居正”

办企业本身就是越俎代庖,裁判员运动员一起干,本身就是违背市场规律,必然出现“寻租”。机制问题也让国企没有活力,领导尸位素餐,因为企业干得好坏领导没有多少直接关系。

政府已经有税收了,为何还要办企业来赚钱?

《万历十五年》之“世间已无张居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身在白云外:这个题目可大了。
    乐道_a525:@身在白云外 这也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到现在都没有破题,吴晓波写《跌宕一百年》《激荡三十年》都是在思考这个问题。温家宝总理也谈到如果在政改上停滞不前,所有经济改革的成果都要丧失。国进民退,最近疯狂割韭菜不都说明这个问题

本文标题:《万历十五年》之“世间已无张居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se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