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客人问尚书令乐广“旨不至”是什么意思,乐广也不再分析这句话的词句,径直用拂尘柄敲击小桌子说:“到达了没有?”客人说:“到达了。”乐广于是又举起拂尘说:“如果到达了,怎么能离开呢?”这时客人才醒悟过来,表示信服。乐广言辞简明扼要,可是意思很透彻,都是像上面这个例子一样。
【原文】
客问乐令“旨不至”者,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确几曰:“至不?”客曰:“至。”乐因又举麈尾曰:“若至者,那得去?”于是客乃悟服。乐辞约而旨达,皆此类。
乐广典故“杯弓蛇影”【典故】
旨不至:语见《庄子·天下》:“指不至,至不绝。”旨,通“指”,即事物的名称、概念。至,到达,意为名称、概念的内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名称、概念没有内涵也就罢了,一旦有了内涵就须臾不能离开。
【人物】
乐令:乐广(?—304),字彦辅,南阳淯阳(今河南南阳东南)人。少孤贫,有重名,受卫瓘、王戎、裴楷等人欣赏。王戎举为秀才,因而得入仕途。累官至河南尹,后任尚书左、右仆射,又代王戎为尚书令,被后人称为“乐令”。太安二年(303),成都王司马颖与长沙王司马乂互攻时,乐广因司马颖岳丈的身份而被司马乂怀疑,乐广虽极力澄清,但仍在次年因忧虑而去世。性冲约,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与王衍俱宅心事外,名重于时。故天下言风流者,谓王、乐为首。后因长沙王司马乂当政时,与其女婿成都王司马颖不和,而受到株连逼迫,以忧愤病卒。善书法,有文集二卷,今已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