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万行大师,15岁信佛,18岁出家,20余岁的他就深信,佛法融入大众才会有生命力。僧人靠慈悲与愿力来维持它的法身慧命。
德是做人的根本,积善积德。
万行大师阐述了这个物欲膨胀的社会,极其需要这本书《德行天下》。
它对大众弘扬仁慈厚爱之心,敬畏谦恭感恩之情;以德开道,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做人处世的正知正见;滋润人的心灵,从而达到佛的修炼了最高境界——“无我”。
2.
万行大师说,佛的行善积德是从“舍”入手。他教我们信任佛菩萨,敞开心灵,感受宇宙的能量场,感受名师的能量场;学会放下,注入源头活水。
只有舍,才有得。这点与美国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中观点很相似——你舍得称赞对方,舍得花时间倾听对方说话,对方自然会给你想要的。
《人生的弱点》讲的是做人做事的技巧,授以“术”而达到目的,与万行大师讲的“德”有区别。
“术”是技巧,可以潜心学习得来,是一种学习能力。
而“德”是一种修行,以实际行动为众生起心动念,为众生创造一份平安,带来一份和谐;是修福修德。
比如,一个老板除了有一定的学识和能力外,以德服人尤其重要。
老板需要得力的团队和劲往一处使的员工,靠的是凝聚力,是以德服人、以德垂范的感召力。
一个企业的生命线不外乎诚信和产品质量。而这两点与企业老板的为人,与他的德直接相关联。
一个老板即便能力差强人意,依然能凭德得人心,让自己的德配位而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
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拥有着菩萨的智慧和慈悲,懂得忍受负重;即便遇到逆缘、恶缘,懂得忏悔,不埋怨、不纵容;强大自己;起善念,广结善缘来获得认可和尊重。
让品德融入骨子里,不让别人感觉你的压力和威胁,表现低调,不露锋芒,让别人感觉你的友善、恭敬,就不会妨碍你的发展。
这样的人,利他利己;力求生命融入了道,实实在在地彰显了德 。
万变不离其宗,德,是一个老板的处世之道的“丈方宝剑”。
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网红大作家、小说家蒋坤元老师正是这样一位德才兼备、德配位的企业老板。
3.
万行大师说,道不配位,必遭魔障。
万行大师认为,面对同行的诋毁,外界的毁谤以及信徒的不认可,是因为德行修炼不到位,是自己的不配;从而觉观自己执守戒律,以德养道。
修行不够好,是因为习气重,嗜好多,“自我”重。
佛教、道教、基督教都崇尚修炼境界的“无我”超越自我,与万物同体。
佛的“无我”便是功德圆满。
面对人才竞争,除学识、才能外,西方的宗教信仰还是讲究“术”,其中含尔虞我诈,种族歧视和宗教差异。
佛讲究人品的竞争,道德修为的竞争;互利互惠,和平相处;呼吁全人类的和平发展。
4.
万行大师还说,学佛需谨因慎果,按因果规律为人处事。随着阅历加深,修行的人要保持觉照,挑战自我,使自己越来越有胆识、智慧,保持觉察力、警觉性越来越强。
唯有修得“德”才能正确对待贪功近利的信徒的供养,学会接受福报,更要学会捐赠福报而得福报。
5.
万行大师还从人品说到写作作品。他说,你的作品是公开发布的,让众生愿意阅读参与评价评论,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和阅历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发布后的作品再经过整理、修改、精炼,从而得到更多人的接受、认可和喜爱,经得起历史的经验能流传千古。
万行大师以自身的经历举例,说他把已写了的某诗歌发到微博上,让大家点评及提出建议,为他的进一步修改找到依据,查找出未知问题。
面对自己的弱点或错误,与其痛苦纠结,还不如努力修行人品德行。
一个学佛修德的人要舍得放下面子和尊严,从而使自己得到启发和提升,更快地积聚德的正能量场。
6.
万行大师常对东华寺的常住说:“我能容忍你做错事,但不能容忍你不做事。”
在错误中感知觉悟,不得有惰性,要勇于开悟。
这些所有的论语正好加深了我对雪漠大师说的“守真息妄,当下精进。文化为媒,行为利众”的理解。
修行靠个人,这三个步骤最终还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觉悟。
1.积善行德,开悟破执。
2.观心守真,祛除妄念。
3.安住执念,超越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