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大理想国

作者: 杨摩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20:01 被阅读11次

    这两天在读金庸的小说。

    熟悉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老先生对大理国情有独钟。

    《天龙八部》里,有三分之一的情节是在大理国。在金庸笔下,大理国有梦幻的无量山剑湖宫,有浪漫的大理古城,有神秘的天龙寺。天龙寺也就是现在的崇圣寺。

    另外,在《鹿鼎记》的末尾,韦小宝带着他的七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溜之大吉,隐居的地方也是大理。金庸先生这样写道:

    夫妻八人依计而行,取了财物,改装来到扬州,接了母亲后,一家人同去云南,自此隐姓埋名,在大理城过那逍遥自在的日子。

    读罢令人好不羡慕。别说是七个老婆,有一两个也好啊。

    我们知道《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也就是说,金庸武侠江湖最后的隐居地,不是江南,不是漠北,不是桃花岛,而是大理。

    所以,为什么是大理?

    金庸写《天龙八部》和《鹿鼎记》的时候还没有来过大理。直到九十年代,大理政府给金庸颁发荣誉市民,他才第一次来大理。

    所以,在此之前,大理国就全然是金庸先生的想象。

    但是只把大理国看成浪漫想象是不够的。其中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

    首先,我们可以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

    当我们读金庸小说的时候,很容易忽略它的原产地是在香港。那时香港是英国殖民地。而金庸小说的第一批读者,其实是一批通过各种途径,抵达这个边缘孤岛的中国人。

    因此,可以说金庸的武侠江湖,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人群对于家国故土的想象和怀念。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以华夏中原文明为正统,与周边各少数民族不断冲突融合。

    在这些边地民族的冲突融合之中,偏居西南的南诏、大理国跟中原王朝的关系,总体上来说比较温和,不像北方和西域的游牧民族那样给中原王朝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

    比如说,《天龙八部》里的大理段氏,跟中原王朝就没什么大冲突。而北边的契丹跟北宋的关系就非常紧张,常常搞到你死我活的境地。雁门关惨案就是因此而发生的。

    这跟西南地区的地缘隔绝有关。南诏大理国很早以前就接受了中原文化。早在秦汉时期,汉字就传入了白族人聚居的地域。西汉时在洱海北边设叶榆县。

    但是中原王朝从来没有彻底征服过南诏和大理国。大理国跟宋朝关系也一直比较和平,宋朝为了跟北方游牧民族打仗,还要来大理买马。

    所以说,大理国既接受了华夏文明,又保持独立,而且跟中原王朝相对和平。内忧外患之时流落在香港岛的金庸对大理充满和平友好的浪漫想象,也就不奇怪了。

    其次,大理是个佛国。

    大理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地理位置离东南亚,西藏和古印度都很近。

    早在公元八世纪左右,佛教就已经传到了南诏。到了大理国时期,佛教已经在洱海周边地区相当兴盛。

    金庸出生浙江海宁世家望族,但是他一生经历坎坷,后来渐渐有了虔诚向佛之心。

    金庸的母亲在日本侵华时期死于战乱,父亲又在五十年代以“抗粮、窝藏土匪、图谋杀害干部”的罪名被枪决。金庸不是无忧无虑的世家子,而是身世飘零的异乡人。

    关于金庸皈依佛门的心路历程,外人当然不能完全了解。但是在他笔下,少林始终是名门正派的代表。而许多绝顶高手也是佛门中人,比如一灯大师,还有经常被称为第一高手的扫地僧。

    这一灯大师原是大理国的皇帝,后禅让帝位出家为僧,是天下五绝之中的“南帝”。而扫地僧简直是禅宗六祖慧能的翻版。

    金庸对大理国的美好想象,想必跟大理自古为妙香佛国有联系。

    另外,不得不提金庸小说里的政治内涵。

    虽然后来的金庸一直强调要弱化武侠小说里的政治意味,但是我们仍然还是可以从中读到小说中对于时事政局的影射。

    比如说,日月神教中对于东方不败、星宿派中对丁春秋的个人崇拜,金庸笔下不乏讽刺和揭露。对应到现实当中,那自然是五六十年代内地混乱复杂的政治环境。

    再比如说,对于香港英国殖民地人民的身份危机感,金庸也在小说里进行了影射。号称金庸小说第一悲剧英雄的乔峰,到底算汉人,还是契丹人,连他自己也搞不懂了。

    我们都知道金庸小说里是有家国情怀的,与此同时,对待众生又常有悲悯之心。

    在《天龙八部》里,大理国的皇帝有禅让出家的传统。虽然其中也有权力的明争暗斗,但相比中原王朝政权更替的血腥杀戮,大理国禅让帝位的传统则温和多了。

    而且,金庸笔下的大理国君虽然风流倜傥,但是仁政爱民。考虑到金庸写下这些小说时的五六十年代背景,正是国内动荡不安的年月,相比之下,大理多少有点儒家文化中理想国的影子。

    最后说一下段誉。

    段誉这个人很奇怪,在一个武侠江湖里,他偏偏反对武学。他们老段家的一阳指举世无双,可他死活不肯学。

    为了不至于让他第一集就死掉,只好让他学会了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后来因缘巧合学会了六脉神剑,也是时灵时不灵。

    金庸曾说,如果让他选一个自己笔下的人物来做,他愿成为段誉,因为“他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总给人留有余地。”

    难道不是因为看多了历史上残暴的事情,所以希望出现一个实行仁政的君王?

    段誉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他的原型是大理国第十六位皇帝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据记载,段正严勤政爱民,是个好皇帝。

    段正严晚年因为几个儿子争权夺位,心灰意冷之下,禅位为僧出家无为寺,高寿94岁而终,是大理国在位最长、活的最久的一位皇帝。

    金庸先生于今年十月去世,也是高寿94岁。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非洲鲫鱼:送金庸先生

        飞霞落落照无边,
        雪中款款情亦绵。
        连心赤胆英雄泪,
        天地也感叹红颜。
        射雕降龙江湖险,
        白马啸啸何时还?
        鹿逐中原问武林,
        笑傲江湖谁家言?
        书中情仇刀光剑,
        神仙难有泪中欢。
        侠盗亦道客行远,
        倚天问君情何堪。
        碧水望月酒一盏,
        鸳鸯一梦苦难眠。

      本文标题:金庸的大理想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it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