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生日的这一天,今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了。
28岁,生命也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了。
一个曾经18岁的时候觉得很老的年纪,在猝不及防的时候来临,我仿佛还记得十年前的操场,教室屋顶上悬挂的吊扇,堆满书和习题的课桌,但我却已经想不起来曾经熟悉的面孔,想不起那时的心情,也忘记了很多原本应该记得的事情。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让我尽力地去回忆一下,因为我怕再过十年,我连一些碎片都想不起来了。
18岁的时候,信笺和日记能每天写一篇,被鸡毛蒜皮的小事牵扯着敏感的神经。我以为课间恰巧抬头的瞬间看见想见的人,是命运安排的缘分。我以为分手随便可以说出口,爱情就是召之即来挥之即走。我以为朋友都会一辈子,将心比心不离不弃。我以为我会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尽管我也不知道我会变成什么人。
18岁的生日,我收到了一个粉色的盒子,却想不起来里面是什么了。朋友给我过了一个烂俗偶像剧里的生日,晚自习的时候在楼下用蜡烛摆了“生日快乐”,沸腾了整栋教学楼,差点受处分。虽然很烂俗,但我还是未能免俗。
18岁的时候第一次翘课,溜掉了晚自习,忘了为什么,也忘了干什么去了。只记得朋友都是尖子班的学生,连跳舞机都比我玩得好。我记得我那时候最爱喝肯德基的雪顶咖啡,好朋友会往我抽屉里塞我喜欢的情人梅,范玮琪那首《最初的梦想》已经忘了歌词,却记得抄歌词给我的那个落款。
18岁的时候有很多朋友,喜欢热闹,却又总觉得孤独,但无论怎样,无论何时,永远能找到一个互相了解还可以互相倾诉的人,永远有人愿意读我写的无病呻吟的文章,也永远有人陪伴。
19岁的生日,好像收到了一个巨大的熊。19岁的时候,去了一个新的环境,学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我开始给自己定下四年的计划和目标。我考各种证书,参加各种活动,却形单影只,不再喜欢扎堆聚众。手机里多了一串我永远不会拨出的号码,却在听到熟悉的声音时潸然泪下。
19岁的时候,我大多数的时间,是一个人在自习室里度过。我不看剧,不追星,不恋爱,不聚会。我有一个高中以来关系最好的朋友,每周末会穿越大半个城市来看我。那时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站两三个小时,都不足以阻挡你去见你想见的人。
20岁,我写了一首歌词,告别了我的初恋,拒绝了一个和我很聊得来的朋友。不是每个人失恋都是因为闺蜜插足,就像不是每个人生活中都有一个王小贱。不是每一次疗伤都需要开始新的恋情,就像不是每一次分手都会说再见。
就像《后来的我们》一样,年轻时候的爱情,分开的理由和在一起的时候一样简单,后来也想不起来究竟为什么分开了。
21岁,越来越多的朋友渐渐没了联系。一个人走进另一个人心里其实很容易,只需要倾诉一两件事让彼此觉得掏心掏肺互相信任罢了。而原本无所不言的人产生隔阂更容易,只需要隐瞒一两件事,彼此就会不再互相信任了。
21岁,我开始投简历找工作,一直想去上海,终于找到一个上海的实习,去了一个月之后,不甘心一个月两三千的工资,打算出国读研。回到学校后,我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去自习室,学习到晚上十点回宿舍。因为我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要考过雅思6.5,否则就会错过申请时间。
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总是愿意相信一句话:生活在别处。很轻易的放弃一份工作,很轻易的放弃一段爱情,很轻易的放弃一个朋友。可惜人要到很久之后才能明白,这世上并不存在传说中的“别处”。你所拥有的,也不过是你手上的这些。而你兜兜转转最终得到的,也不过是你在第一个站台错过的。
22岁,我只身一人去了英国,变得更独立。我从一个会把香蕉放冷藏、把鸡蛋放冷冻的姑娘,变成了能够给自己做煎饼果子和两菜一汤的人。拎着菜篮子走半个小时去买菜的日子,背着几公斤书在宿舍熬夜写论文的日子,拖着几个箱子一个人搬家的日子,都习以为常了。我用半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欧洲十个国家,我认识了一群有趣的朋友,却在回国后又各奔东西。
23岁,我回国,还是向往大城市的我独自去深圳找工作,参加各种校招宣讲和面试,一轮又一轮,也遇到过皮包骗子公司。后来找到一家港企做HR,住在朋友租的单身公寓里,每天清晨起床去地铁的路上买一杯豆浆一个肉包,花一个多小时挤地铁再转一趟车上班,下班后回到家已经八点,在楼下买一份麻辣烫结束一天。真真切切感受了一把大城市的漂泊。
对于很多像我一样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又不懂得借鉴他人历史教训的人,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算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也至少能明白自己不想要怎样的生活。
24岁,我回到家乡,和我最好的两个朋友一拍即合一起创业。我们走访了各个角落去找合适的房子,拜访了各个同行去了解市场现状。在大街上发传单,摆展位,坐着三轮车搬家具,去批发市场淘办公用品。有梦想的日子很快乐,是一种你不会觉得有多辛苦的快乐。
24岁,我同时考进了银行。按照父母的期盼,拥有了一个外表光鲜而稳定的体制内的工作。从基层柜员做起,每天七点半上班到下午五点半,晚上经常培训或开会,没有午休,没有正常假期。我无暇顾及和朋友一起创办的副业,没有时间去做其他想做的事情。
25岁,我因为工作而一度抑郁焦躁,想要逃离。我感到痛苦,这种浪费青春、毫无长进的痛苦能让我每天下班后一个人在车库大哭一场。我说我要辞职,父母不反对,可是我却下不了决心。我不知道我在害怕什么,原本我是一个我行我素的人,但好像身处在小城市的环境里,我变得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
25岁,银行的工作占据了我全部的时间和生活。我没有精力和心情去规划其他的事情,我失去了自己的爱好,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连谈恋爱都是工作的另一种延续。我变成了一个无趣的人。
26岁,合伙创业变成和平散伙。我失去了我最好的朋友。那个从16岁就和我亲如姐妹的朋友,那个给我过18岁生日的朋友,那个大学每周坐车来看我的朋友,那个见证我整个青春的朋友。“不要和好朋友一起创业”,我们不信,但被现实打脸。没有争吵,没有纠纷,没有说再见。我的通讯录里,少了一串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号码。互不打扰,各自安好,是我们最后的默契。
26岁,我已经习惯了从熟悉变陌路。我也终于明白,生活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27岁,我结婚了。用两个月的时间办好了所有的手续,毅然决然,辞职出国。生活中有太多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有太多的事情想做,可是青春太短,再也不能让它们只停留在“想”这个阶段,我必须去“做”。没有什么比自己内心的满足感和充实感更重要,而这些东西别人看不到,也与他人无关。
在我决定结婚的时候,其实我是做好了“这辈子就这样了”的心理建设了。在27岁的时候还能有一个愿意抛弃一切陪你去折腾的人,真的太难了。人的年纪越大,越追求安稳,越害怕风险。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已经不稀罕,一次说走就走的裸辞才难。没有收入,没有朋友,没有关系,连语言都不能完全听懂,我们就这样赤手空拳地来了新西兰。拥有的,只有对方的陪伴。
27岁的时候,一位远方的朋友为我七年前写的歌词谱了曲,并且做成了MV。歌的名字叫——《回忆有瘾》。而那时的我,早就忘了曾经的回忆了。时光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会淡化伤疤,会忘却记忆,会彻底改变一个人。
28岁,我早就不是十年前那个任性刁钻的姑娘了。我在失去中学会了成长,在婚姻中学会了成熟。我的青春年华,随着我的脾气个性,慢慢消磨在了岁月里。
28岁,我也会受委屈,但我不会哭鼻子了。我还是会觉得孤独,但我已经习以为常了。我接受了自己的平凡,却依然努力去做一个有趣的人。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像得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像。
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
有时,我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远。
祝我生日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