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其实是在指出,一个人,如果胃不好,势必会影响五脏六腑的健康!
而肠胃健康的人,则可以吸收食物的精华,为五脏六腑,提供能量。
所以,肠胃的健康,关乎生命,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那么,肠胃不好的人,通常有哪些表现?
肠胃不好的人,饭后有3个异常信号,若没有,说明胃肠还算健康
表现一:饭后腹泻
很多人认为,饭后腹泻,是消耗好的表现,还能有助于“减肥”。
其实,大错特错了。正常胃的消化时间,最少要2-4个小时,尤其是吃得多,吃得油腻,更会增加消化的时间。
而如果饭后出现腹泻,则是肠胃功能下降,紊乱的表现,会导致食物不正常的代谢。
久而久之,肠胃问题会愈加严重,引发一系列胃肠疾病。
表现二:饭后恶心
肠胃不好的人,通常在进食以后,会出现腹胀的情况。
而往往在腹胀的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若没有这种情况发生,说明肠胃保养得还不错。
表现三:饭后持续打嗝
饭后偶尔打嗝,比较常见;如果持续打嗝,甚至每餐之后,都会连续打嗝几个小时,就要引起注意了。
因为这很有可能,是胃部发生“病变”的一种表现。
当胃部严重受损,并且持续发展,会影响到附近的迷走神经或膈肌,从而导致不断打嗝。
日常生活中,3种饮食习惯,会使肠胃受损,希望你尽力避免
1、重口饮食
相关研究显示,在肠胃疾病高发的人群中,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占比较多。
因为,现今社会,很多人都偏爱麻、辣、酸、咸、炸等重口味。
长期重口的饮食习惯,会加重肠胃负担,增加胃肠道病变的风险。
2、滚烫入口
很多人,吃东西,都喜欢“趁热吃”。
其实,这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比如热饮,刚出锅的面食,滚烫的火锅等等。
这是因为,人体的胃黏膜,对食物的耐受温度是,50-60摄氏度;
若超过这个温,会损伤胃肠黏膜,增加胃肠疾病的风险。
3、隔夜食物
隔夜,通常是指,放置时间超过10小时以上的食物。
长期吃这类食物,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尤其是胃肠道疾病;
同时食物放置期间,若没有存储好,还容易受到二次污染。
肠胃不好的人,坚持6个好习惯,肠胃慢慢变健康!
1、细嚼慢咽
我们向来提倡:细嚼慢咽的饮食方式,即饮食要适当地放慢速度,充分咀嚼。
如果吃饭太快,牙齿就不能将食物充分地嚼细,唾液中的消化酶,也不能充分随着食物,进入胃部。长期如此,便会增加胃肠的负担。
另外,吃饭太快,还会引起胃部紊乱、打嗝,使人感到不舒服。
2、多养胃茶
饮茶,对于调理脾胃,温和持久,有着独特的优势。
用一些草药植物,搭配泡水代茶饮,对于胃部健康,十分有益。
木山药柑皮茶,可消炎杀菌,养胃止痛,可保护胃部健康。
木山药,俗称婆婆丁,入肝、胃二经,擅长清胃热,治胃痛,还可消炎杀菌,对胃部健康,十分有益。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山药,还可杀灭幽门螺杆菌,减少胃溃疡的发病几率,对于各种类型胃脘痛,也有改善之效。
柑皮,味辛、苦,入脾肺二经,可理气健脾,调中和胃,擅长治疗脾胃气滞证。
此外,柑皮所含的挥发油,可刺激胃肠道平滑肌,促进消化,排肠道积气,增强食欲。
二者配搭在一起,泡水喝,养胃杀菌,消炎止痛,杀灭幽门螺杆菌,改善胃炎、胃溃疡,健脾和胃,效果尤佳。
3、饮食规律
饮食规律,保证三餐的准时,是呵护肠胃健康,必要的方式之一。
理想的饮食模式,应该是早上7-9点,吃早餐,胃经辰时当令;
中午12-13点,吃午餐,未时之前吃,保护小肠健康;
晚上5-7点,吃晚餐,酉时左右吃,不会引起“胃不和则卧不安”。
4、按揉腹部
方法:双脚分开,身体直立,双手重叠,在腹部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揉。
频率:每日两次,每次按揉5-10分钟即可。
作用:经常按揉腹部,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减少胃肠不适的情况。
5、黄色食物
黄色食物入脾胃,有助于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平时可以多吃如南瓜、地瓜、玉米、黄豆等食物。
南瓜:性温味甘,能够入脾脏,养肠胃;南瓜所含果胶还可以保护胃肠道黏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进溃疡面愈合,适宜于胃病患者。
小米:小米,在古代称为“粟”,对身体具有诸多保健功效,其中更以养胃补气血著称。
6、减少烟酒
抽烟、喝酒,几乎是所有疾病的致病因素!
长期大量吸烟,会长期且持续地刺激胃肠道健康,甚至引发病变;
长期大量饮酒,易损伤胃肠道粘膜,影响其正常运作。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