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得每天进步一点点想法
陶渊明的篱笆和杜甫的茅屋

陶渊明的篱笆和杜甫的茅屋

作者: 十日十月Freddie | 来源:发表于2023-07-30 16:25 被阅读0次

    农耕社会最基础的居住单元是由房屋和篱笆共同构成的。茅屋的封闭性让主人活得踏实,而篱笆是发给私人领地的一张物理标签。篱笆虽然低矮,可是承担着大使命,它守护的是私有财产、私有意识和自尊。

    住在这种单元里的有陶渊明。他家的篱笆在中国名气最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这一道。先生站在篱边,看几眼南山,就开始采菊。一朵,一朵,又一朵,放在瓦盆中,泼些泠泠的山泉,端正地捧着,走回屋中,供在书案上,又掸掸衣襟,坐下,往石砚里注上水,开始研墨。墨色不浓也不淡了,就开始书写,写“采”,写“东篱”,又写“悠然见”。这是先生那一天的私人日记。他的日常,却成了后辈永远追慕的清雅人生。

    诗人杜甫也不例外,他家也有茅屋,也有篱笆。篱笆没什么名气,名满天下的是茅屋。它毁于“八月秋高风怒号”。对这场风灾,杜甫的叙事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歌中,杜甫梦到了广厦千万间,还梦到寒士俱欢颜。这种幻觉无益于灾后重建,却有助于慷慨陈词。杜甫说,只要梦境能成真,那我家的茅屋,破就破掉吧。依托这样的叙事手法,这间茅屋成为难以逾越的道德高标。

    我们去朝拜杜甫草堂,其实是不应忘记他家的那道篱笆的。时常有朋友来看杜甫,杜甫就拉住人家的手,说不准走,今天我们喝个痛快。杜甫有热情,可是酒量不大,喝不过朋友,就想搬救兵。他对朋友说,我的邻居也是海量,要不要请来助兴?朋友刚点头,杜甫已经站在自家篱笆前向邻居发出邀请。这件事在杜诗中查得到:“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救兵搬来了,那朋友怕是要被灌醉吧?这是猜想,到底醉没醉,杜诗欠我们一个清晰的交代。

    看杜诗常常会有这种不过瘾的感觉。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写得触目惊心,可是我们还想知道,那朱门住着的是哪个显贵,那冻僵的躯体又是卧在哪个路口?杜甫没有满足我们的欲求,我们也不能要求他做得更好,因为他已是唐朝胆子最大的调查记者了。他的长焦镜头瞄准着生离死别、鞭笞哀号、废墟中翻滚的硝烟和捆绑壮丁的一根根绳索。这些,这些,主旋律的总谱上从来不见它们出席,它们是唐朝的一粒尘,杜甫死死地盯着这粒尘,看它飘,看它坠,看它轰然落地之时到底砸死了多少人。他是一段历史的目击者和撰稿人。他不是被篱笆困住的桃树李树苹果树,他有腿,他把篱笆留在浣花溪畔,他走出茅屋,走进时代的褶皱和罅隙。杜甫是同时在两个维度上活跃着的真实生命,一个维度是他对民间疾苦的普世情怀,另一个维度是与篱笆有关的烟火生活,哪怕是和二三友人的一次小酌,他也要喝得有声有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渊明的篱笆和杜甫的茅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ud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