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国家的文章有两种:一种是文言文,另一种是白话文。初学的时候,读的都是白话文,一到中学,就要有很多文言文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

所谓的文章本来就是代替口头语言的东西,我们认为,凡是文章,应该都是语言,只不过这些语言不是通过声音说出来,而是通过文字书写罢了。因此,除语言之外绝不会另有文章。
所谓的文言文其实就是古代的语言,而白话文就是现代的语言。不过语言是会变化的。古代的人依据当时流行的语言规范写成文章,其中的好文章流传下来,后人就来依样模仿照葫芦画瓢,丝毫不去顾忌历时久远,时代变迁,也不去管当时的语言历经多少变化。于是我们应用的语言就被生生地割裂了,口头的语言自是语言,手中的文章自是文章,明明就是后时代的人,写文章的时候偏偏不去依照时兴语言的规范,反而要依照古人的语言范式才觉得合适。于是就有了文言文。这种情形不独我们盛行,其它国家也是屡见不鲜。
我国现在实行白话文(叶先生也称作语体文)但是实际还不算很长,古时候传下来的书籍都是文言文写的。很多典籍或者专业的书籍还都是用文言文写的,所以,尽管我们自己现在已经不再使用文言文来写文章了,但是为了要阅读古代典籍我们仍然要努力地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划分,越是到近代越是严谨。这种现象显然是和古代科举的考试制度有关。经常阅读古文的人都会知道,即使是古人所写的文章,也常常可以从中找出当时口语的痕迹。文言体和语体混杂的文章,自古就有很多。
有一个例子可以很好的说明:传统戏剧里面的词曲大都是文言文,而念白却很多都是口语体。白话文的“白”就是从这里面出来的 。这显然就是文言文和白话文混合的证明。此外如演义类的小说,宋元以来的语录、寻常的书信等类型的文章,里面都完整地保留着当时口语的原貌。
这种文言文和白话文的混合,可以看作是从文言文改革到白话文的雏形。
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词的用法变迁沿着下面的几条路径。
一、由简单到复杂
有很多一个字的词,在文言文里面常常单独使用,而在白话文当中则需要配上一个字成为两个字的词才能使用。白话文用字要比文言文繁复得多,但是字词所表达的意义要比文言文明确、清晰得多。
二、由繁复到简单
有一些字,在文言文中原本有好几种解释,而到了白话文里面,解释起来就变得简单得多。另外,文言文里面的代名词是非常繁复的,但是在白话文当中却非常简单。例如在白话文中一个“我”字,在文言文当中却有“吾”、“我”、“余”、予等字。
三、由古语到今语
文言文里面所用的词汇有许多是白话文里绝对用不到的,这是由于古今语言的根本差异所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