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dictably Irrational
"What a piece of work is man, How noble in reason, how infinite in faculty, In form and moving how express and admirable, In action how like an Angel, In apprehension how like a god, The beauty of the world, The paragon of animals. And yet to me, what is this quintessence of dust?"
- No Fear. from Act II Scene 2, of Hamlet
Shakespeare is not alone in his appreciation for the human mind.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economics, we are rational, we always detect the situation properly and able to make the best choices. Those descriptions: illogical, overpay, underestimate, procrastinate, making decision both randomly and senseless..Well, those are just not me!
uh,is there anything wrong in above?
平克在他的《白板》一书里写到,弗洛伊德说,“蒙科学之手所赐”, 人类由于天生的自恋而受到三大羞辱。一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我们的世界并非是天体的中心,而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微尘;二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我们并不是专门创造出来掌管世间万物的。
而这第三次的羞辱,是脑神经科学,心理学,遗传学等学科告诉我们,人既不是理性的,也不是自由的。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意识并不能够控制我们的行为,它顶多只是告诉我们自己正在做什么。
1. 传统经济学VS行为经济学
传统的经济学告诉我们,人都是理性的,市场总是有效的。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总能做出最有利,最合理的决策,而市场这一只“看不见的”手总是能最好的调节和分配资源,天然的达到每个人的利益都最大化。
真的是这样吗?想想自己的真实生活: 股市中的追涨杀跌,双11的冲动购物,莫名其妙的跟追热点,各种拖延症。。
随着卡尼曼,塞勒,等一批非主流经济学家获得诺奖,行为经济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行为经济学更侧重研究人在不确定情况下做出的决策,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引入传统的主流经济学,指出人的多数行为活动都是不理性的。
书写的简单容易理解,研究就需要加深一些。比如想一想,为什么传统经济学失效了?
大多数的学科研究都遵循这样一个理论框架,先假设一个完美的,无摩擦的假想世界,做出一个简单的分析模型。再逐一将各种因素,噪声,添加进来,使其无限的接近我们的真实世界。比如物理学,信息论,生物学等等,都是依据的这样一种研究方法。
传统的经济学假设的是一种理想状态,然而长期以来因为这个模型太好用,所以研究者们已经习惯于这种说话。- 这也恰恰证明了人的无完美与非理性。人的确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总结来不断的提高自己,但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我们不可能无限次的学习。何况人生来智力和能力都不一样。 人们在小事上会理性思考,反而在重大决策上会更依靠感觉。
这是因为我们一生中遇到大事,锻炼决策能力的机会太少。穿什么衣服,吃什么午餐这种小事儿,天天都可以练习。但在诸如选什么学校哪个专业,如何选择配偶、教养子女等重大决策上,我们既没有经验,也甚至根本没有机会去反复试错。
同时,越是重大的事件,其构成因素越复杂,越需要动用更多的认知来分析。在天然的惰性下,人们就反而会干脆放弃思考,转而依靠直觉。
所以这也是提醒我们,真正的科学应该是不断的反思迭代,敢于颠覆、抛弃自我。而我们自身要持续的学习和改进。
一阵风吹来,成熟的麦穗总是最先低下头。能让人谦卑的学问才是好学问。
生命中的事情很多,问题永远解决不完,但最重要的事情,始终只有很少数。
2. 禀赋效应和前景理论。
行为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禀赋效应,前景理论等。
禀赋效应的意思是说,人总是过高的估计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股票再跌也不肯割肉,自己的娃永远最好看,舍不得终止一段错误的关系,等等。我们常说的不愿放弃沉没成本,死多头、死空头的保守主义,本质上也都是这一心理机制的表现。
认识到人类这一心理弱点,刻意的提醒自己放手,对那些明显不再有价值的东西保持空杯心态,能帮助我们拥有一个更积极、更放松的人生。
行为经济学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是前景理论。你可能听过的锚定效应,价格幻觉,心理账户,攀比机制等,都是出自这一研究体系。
同样疗效的药物,我们更倾向于买100块一片儿,而不是10块钱一片儿。并非更贵的药物就更好,而是因为价格不仅仅来自成本,来自“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更是来自我们自己对健康、对身体的心理估值。
懂得这一点,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如何更有效更合理的谈感情不伤钱。
又比如,这个月的工资从9千涨到1万原本很高兴,结果听到周围人全涨到1万1,你可能就会愤愤不平; 今天和隔壁老王一比,觉得自己混的还不错;明天和同学聚会发现各个都是人生赢家,又被打击的面目全非。
人性,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如果不注意提醒自己,我们的幸福就很可能更多是来自与周围人的攀比,而不是真正源于自己的内心。
人天生是喜欢确定,稳固状态的,因为提供了安全感。人也更多是倾向于呆在人群里,所以才有了部落、种群的划分,也更强化了归属感对人的重要意义。
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不仅要藏身于群体中,更要小心人群时不时突然改变方向而引起的“踩踏”。 我们既要坚守原则,也要学会见风转舵,随波逐流。懂得借风而行,顺势而起。
我们要了解自身,更要理解他人。因为这个世界,是由更多的“别人”所组成的。要懂得和世界做朋友,不要把自己放在所有其他人的对立面,那样很危险。在找到“同伴”之前,潜龙在渊,待时而动。
- 寒岛的果大
通识精读8《怪诞行为学》
这些书也值得读:
《思考,快与慢》,《“错误”的行为》,《赢家的诅咒》,《助推》,《并非有效的市场:行为金融学导论》,《投资者的敌人》,《行为经济学》,《决策与判断》,《致命的均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