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作,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写多练,只有不停地写,才能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而对学习写作,最好的练习文体,莫过于散文了。
散文是中国写作史和文学史具有悠久历史的文体,贯穿中国四千多年历史,散文从最早的甲骨卜辞萌芽,经历春秋战国的诸子散文和秦汉历史散文的发展,到唐宋高度成熟,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古代散文的终结,和现代白话散文的开始,到建国后步入当代散文的历史阶段。
中国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国散文发展的历史,中国散文的发展是与历史同步。
从大的历史阶段,中国的散文可以分为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与当代散文。
古代的散文最初是文学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以实用性为主,兼有文学性,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和秦汉时期的政论散文历史散文都是以实用为主,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在汉代,在政论散文和历史散文的同时还出现一种处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文体,即赋体,也称汉赋,是一种文学性较强的文体,以赋为名的文章最早见于荀子的三篇赋,汉赋的产生是由楚辞发展演变而来,早期的汉赋还有一些楚辞的句式,多用对话体,写作手法铺张扬厉,又称为大赋,汉赋至东汉发展为篇幅短小的小赋,在魏晋南北朝随着骈文的兴盛,受骈文的影响,赋体又发展为篇幅,到唐代受科举和律诗的影响,赋体又发展为追求对仗押韵的试体赋——律赋,至宋代赋体逐渐散文化,形成文赋,这是赋体的大致演变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兴盛的是骈文,骈文追求对仗和押韵,句式多为四六句,又称”四六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的文体,在魏晋时期随着文学意识的觉醒,文学开始逐渐独立,形成“文笔”之说,凡是押韵对仗讲究文采的文学性强的文章称为“文”,凡是不押韵的实用性的散行文章称为“笔”,“笔”也就是散文。在宋代以前,散文不称散文,而是统称为“古文”,只有到宋代以后才有“散文”之称。
从广义的角度,赋体和骈文也被一些书归为散文之列,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
在古代散文一直处于正统地位,是最主要的文体,并且散文的文体种类繁多,到现代,散文出现四分法,散文也就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体,也就是狭义的文学散文,另有一种广义的散文,是除文学散文外的日记、随笔、通讯、、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传记记叙文、政论、评论等文体。
散文写作自由、题材不限,是适合学习写作的入手文体,也是小说、诗歌等文学文体的写作基础。
在所有的文体中,我最为喜欢散文,散文写作自由,也更见作者的性情气质修养文采的文体,既有实用性又具有文学性,和诗歌一样,是一种适合抒发情感的文体。
学习写作散文,和其他写作一样,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要多读各方面的书,既要大量读优秀的散文随笔作品,又要读经典文学名著,当然也要多一些散文写作方面的书,然后用书中介绍的写作方法,用于写作练习,多写多练。不过现在有关散文写作的书不多,即是有,也是文学写作书中的一章,专讲散文写作的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了一些,早已没有再版,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买了几本,确实值得学习借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