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最近一项调查,超过五成的大学生有脱发烦恼,看到这个数据再看看镜中自己越来越高的发际线,心中戚戚然。很多人都认为脱发问题都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人好像很少受到脱发的困扰,其实脱发问题,自古有之,上到皇亲国戚,中到文人墨客,下到布衣百姓,都饱受脱发的困扰,一切修饰脱发的词句到最后都简化为寥寥几个字“聪明绝顶”“寸草不生”,更增添几分脱发人群的心酸。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94461/f17c62182919c76a.png)
据《外台秘要》记载,魏文帝曹丕就深受脱发烦恼,在曹丕30岁时,发脂如泉,脱发不止,于是四处寻医问药来医治自己的脱发顽疾,一个古代的九五之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自己的脱发却不能受自己控制,由此可见脱发问题真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顽疾。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94461/1ebbdd84e9f2f961.png)
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是发量渐少、内心苦闷的典型代表,他用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来形容这种心情,头发发白,发量稀少,头发连发簪也梳不住了,摸着锃光瓦亮的额头,看着手中飘落的根根落发,此时的心情真是心酸至极呀!唐代落发诗人大军中杜甫并不孤单,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和杜甫一样,不仅遭遇了秃顶的危机,还一不留神就有黑发变成了白头,伤感得他呀,心力交瘁,无力改变,只能通过诗句来抒发自己的郁闷和脱发的苦痛,“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发先衰”、“随梳落去何须惜,不落终须变作丝”,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还没到老年,脱发已经缠身,一用梳子梳头,满梳子头发,简直不能直视,搞得白居易差点疯掉,自己头上仅剩点挡风的头发,都被梳子薅走了,这怎能不让白居易发狂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94461/78d4c6144580b35d.jpg)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苏东坡,也是脱发大军的领军人物,苏东坡在诗句“晚凉沐浴罢,衰发稀可数”就写出了自己脱发的苦恼,自己引以为傲的飘逸长发,已经随着岁月的侵蚀变得根根可数,近可见雪白的头皮,远可见零碎的皮屑,对爱护自己形象比爱自己命都重要的苏东坡,简直和自杀没有啥区别呀,俗话说: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乱。为了缓解脱发危机,他自己寻遍名医,摸索妙方,最终寻得“梳头”两字秘诀,还别说,这秘诀让苏东坡内心安慰不少,还把自己的秘诀传之后人:“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94461/1606dc8b39cd3280.png)
众所周知,慈禧太后是标准的美人,可就是这样的美人,这样权势滔天的名女人照样没有逃过脱发的侵扰,晚年的慈禧头发几乎快脱落完了,没有办法只有对镜贴花黄,带着镶满金银珠宝的帽子来遮掩自己光亮的额头,每逢出宫走动,她还需要用红胶粘贴假发,然后在两鬓处贴上假发片,让自己发饰装扮整体看起来更匀称好看一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94461/450385cd8e28d26d.png)
我们认识的脱发大都是从现代人身上得到的共识,对古代人脱发几乎很少涉猎,其实我们认知的古代人知识,不管是画像还是历史,都是美化过的,古代影视作品中那些长发飘逸、乌黑发亮的长发都是为了艺术需要而构造的,只是一种艺术加工的美化,不可当真。自古以来,脱发都是一个把帅哥摧残成油腻大叔、把美女祸害成翠花的恶魔,所以说脱发问题真的很难有好的解决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早睡早起,让自己的心情保持一个最佳状态,也许这样更有利于缓解你的脱发危机。
本文由卓米诗词汇签约作者原创,版权归卓米诗词汇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