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法国著名的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比较解剖学的创立者居维叶,有一天睡觉的时候,忽然被怪兽发出的嘶叫声吵醒。他看见床前站着一只头上长着长长的角,脚上带蹄子的怪兽,但居维叶平静地说“我不怕你,你只会吃草”,就翻个身又睡着了。
果然,这头怪兽是他的学生装扮来吓唬老师的。
在这个场景里,居维叶之所以如此淡定,因为他知道“器官相关法则”。就是动物身上的器官是具有相关性的:有尖牙利齿的不长角,长角的都是食草动物。因为清楚的知道这些要素之间能够产生的关系,即便遇上了复杂的错配情况,也可以迅速的进行判断。
而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所采用的判断方式都是这样的——根据一些关系,倒推出可能的本质。
比如有人介绍了一位相亲对象叫小丽(假设是女的)介绍人如果只说她漂亮、温柔、性格好……再多的形容词都解释不了小丽是个怎么样的姑娘。但如果介绍人这么说:
追求她的人很多,但她一直和各种追求者保持着距离;
她的工作是教小学生英语,小朋友都很喜欢她;
她把习惯于井井有条的生活,所有东西用完都要放回原位;
她跟爸妈住在一起,有很多朋友、常常一起逛街和看电影;
她和同事、领导都相处得很好,大家都说她办事干练;
她每天都会跑步,做瑜伽,喜欢看书、还会弹电子琴……
这么一说,是不是很让人心动呢?但以上复杂的介绍里,有一句是在介绍小丽是谁吗?
坦率的说,小丽是谁是很难讲清楚的,语言本身就有局限性,更何况,在这个阶段你根本不需要知道小丽是谁,通过她与周边人和事的关系,可以判断的是她对于自己的价值,这已经够用了。
看见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到关系中有价值的部分,不拘泥于具体的细节,这便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很多时候,我们的知识和常识就是这么运用的,但我们往往无法把这种模式推而广之——这也算是一种局限吧。
201903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