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海战,当时号称全球第六的北洋水师被名不见经传的日本联合舰队大败。一场战争的胜败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从是否有准备这一条就可以看出区别——至少,我们的敌人日本联合舰队是为了这场战斗做了极有针对性的准备。
比如,北洋水师的主力舰排水量大,就意味着速度不快,而整个舰队要保持队形,就只能依从于主力舰的速度。所以,日本就选择了以快打慢的战略方向——日本联合舰队配置的军舰船速快,炮火射速也快,中国人是三分钟发射一炮,日本人则是小型火炮,一分钟5炮。
其次,针对北洋水师主力舰铁甲厚,炮弹无法穿破铁甲的缺点,日本人则选择了黄色炸药,不求穿甲,但求燃烧,提升对有生目标的杀伤。这一个准备的结果就是后来在战斗中,包括北洋舰队主帅丁汝昌,很多人都是因为烧伤而失去战斗力。
诸如此类的针对性准备还有很多,正如《孙子兵法》所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所有的优势,一定意义上都有相应的局限,很多针对性的准备就是发现这样的局限,然后实现突破,这方面,我们确实要向敌人学习。
2019010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