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绕过弯路,但不惮拾起重来。
毕聪应该是教科书式的别人家小孩,如果在获总统奖学金录取曼尼斯音乐学院的时候,没有疯狂一把说要重新选择人生的话。
琴者对话
好像一切都重回正轨,我们还是忍不住想问毕聪,这段时间的离开,到底是“必经的成长”还是“耽误的时光”?
童年经历
琴者:记忆中第一次体会到做音乐的快乐是什么样的情境?
毕聪:大概是重新回到曼尼斯音乐学院的时候。这时候对艺术不再有别的复杂的东西,不像小时候攒曲子想着赢比赛为以后事业铺路,这时候想法单纯了。人也就静下来了。静下来了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练琴心境
琴者:有人说练琴会从一开始的烦躁到有一天真正沉下心来爱上练琴,你有过这样的转换吗?是什么样的契机?
毕聪:这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在你提高了个人品味,并且相信自己的情况下,你对曲子,对历史结构,对所有音乐有一定了解,并且你还有足够的技巧去支撑这些,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转换。否则琴弹不利索,怎么去享受呢?
离开乐坛
琴者:当时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离开音乐?
毕聪:叛逆,想要自己独立的心态。父母都是搞音乐的,感觉学音乐一路是被选择而不是自己选择的。在那个时候就迫切地想自己选择一次。
但其实做选择这件事应该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包括选择喜欢哪种糖都应该是培养出来的。我是跳过了选糖果练习直接给自己做了个重大的选择,现在想来那时国内整体的教育环境是这样的,引导不足,逼迫过多吧。
重新选择
琴者:对于“尝试过了才知道自己自己想要的”这句话如何看?现在回过头去选择,还会做同样的决定吗?
毕聪:这完全是21世纪不负责任小青年想出来的话。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识人无数。现在人都把这些丢了上来就先去识人,书老早就都扔了,做选择不够谨慎。
其实每个人热血就两三次,如果每次热血都被冰水泼掉,那么第一百次你还能那么热血吗?不可能的,那几次机会过了感觉就找不回来了。杜月笙说谨小慎微不是坏事儿,小时候不知道,那时候太年轻走了弯路,耽误了就是耽误了,但是现在坚持,一辈子还很长。
回归感悟
琴者:回归后手指机能上好恢复吗?心态上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毕聪:这个真的要感谢从小父母的监督,小时候的童子功,技巧上的恢复还算快。
可是这个阶段耽误了就是耽误了,不然能积攒更多的曲目和演奏经验。自己练琴只是一个方面,实际演奏才是最关键的,不管舞台大小观众多少,在演奏现场去接触和感动观众,这样才是做音乐圆满的循环。
演奏追求
琴者:音乐演奏中有些人注重技巧,有些人注重音色干净,那你首要的追求是什么呢?
毕聪:最主要的追求是自然,技巧是为了给音乐性服务的,音乐是自然的语言,是在世界还没产生的时候就存在的。
音乐和技巧背后,更重要的是意愿。你想传达的精神,理念或仅是一个色彩,画面。这后面的意愿决定了你是谁,是什么样的一个音乐家。像贝多芬那样有使命感,像傅聪,白建宇,那样真挚真诚地展现了自己是谁,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
音乐事业
琴者:现在对音乐事业的看法?
毕聪:现在对我来说音乐和事业是两个事情,没有必然的联系。音乐就是音乐本身,如果以宗教中的角色来比喻,我就是牧师,为音乐和观众服务;也可以用印第安人对音乐的诠释,他们相信音乐就在我们周围,当我们演奏时,是把大地的神灵召唤出来。所以面对音乐,我做的就是自然地把它表达给我的观众,不带有任何附加的目的性。
而对于事业,我希望能回国给国内的观众带来更多的音乐风格,去丰富这个糖果盒子里的种类。
生命排序
琴者:生命中重要度排位你是怎样排列的?
毕聪:当下的感悟来说,音乐第一,我是第二,父母朋友第三位。我的生命都没有音乐高,首先我是服务于音乐的,就像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有使命感的。我的重要程度就没关系了,我们都是原子,都是宇宙大爆炸的碎片。
流行音乐
琴者:对流行音乐的看法,是否有很喜欢的人物?
毕聪:Bela Fleck,Edgar Meyer。现在流行音乐大多做的都是市场,都不重视音乐本身。但其实真正的流行音乐跟古希腊的诗歌,文艺复兴时期的Secular Music(歌谣)都是同样的,直接连接当时人的经历和情绪。但现在流行音乐都陷入模版似的循环,什么火做什么,大家都怕不火,就都不敢尝试。所以像Fleck,Mayer,还有Chick Corea,Keith Jarrett这样在当下敢于做自己的音乐人,我喜欢。
中国音乐现状
琴者:对中国的音乐欣赏和教育有什么看法?
毕聪:孩子是最无辜的,无论任何人想做任何事情,都不应该伤害到孩子 。现在中国不论是师资还是环境,还是对音乐的理解,都需要一段时间去成长。想要保存孩子对奇妙世界的探索和追求,不断找自己的过程才能带来不断的创造。
重新启航的毕聪
对音乐的理解更显真挚
25岁所经历的蜕变
让我们对这位果敢的年轻音乐人
有了更多的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