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幸运地生活在人本主义时代,所以才有了机会来探讨职业中的自我发展。
首先来看职业观的发展:
在职业锚课程里,我们谈到了一部分职业观的内容。职业观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上的体现,是一个人对待职业的总体态度。一般来说,职业观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维持生活,通过职业劳动获取生活来源;一是发展个性,在职业岗位上发挥才能,并挖掘和发展个人特长;第三个是承担社会义务,通过职业劳动服务于社会和他人。这一点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却是让兴趣成为职业的基础。一个笑话说,父亲问儿子: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工作?儿子说:我希望每天都坐车兜风、数钱玩。父亲说:那好,你将来会是一名公共汽车售票员。
这三个方面的认识差异,构成人们不同的职业观,职业观对个人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定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职业生涯有着重大影响。正确的职业观应该是三者兼顾的。弗洛伊德说:“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所以,当孩子再问我们“为什么要工作”时,不妨从这三个方面来回答。回答孩子的同时,也是在回答和梳理自己。
接着,我们再来看职业性格:
前面已经讲到,职业性格,是人们在长期特定的职业生活中形成的,是与职业有关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我在公安系统培训警察时,谈到职业对家庭生活和教养方式的影响,一位警官说:“因为习惯了在强光下审问犯人,回到家也总要把所有的灯都调到最亮,结果老婆和孩子都强烈抗议,说把家里弄的像审讯室一样。”
觉察是改变的开始,保留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性格特质和行为习惯,同时有意识地在职业之外完成角色切换,回家时主动“去角色化”,会让我们和家人相处更融洽。
再来看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分为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职业能力指的是岗位上必备的专业技能,是胜任工作的保证。社会能力指的是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比如,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等,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在未来的课程里,我会特别跟大家谈到情绪胜任力的发展。你将会了解:决定你的职业发展的,除了33%左右与专业技能、动机、兴趣、个性等相关外,剩下67%,都与情绪胜任力有关。
最后来看创新意识:
创新原本是人的基本特征,人类就是在不断地“首创前所未有”的过程中前进的。创新强调的是个性的发展,即使是重复性要求高的职业,也需要一个从业者不断摸索、沉淀和提升,不断适应团队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学刚毕业时,为了更好地了解连锁企业,我曾经到肯德基做过见习经理,一位小姐姐跟我分享了她自己的小诀窍:在给饮料加冰的时候怎样才能不多不少刚刚好。我很感动的是,即使这么平凡的重复性操作工作,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也能不断创新、让工作变得更有趣。
所以,生涯的发展,组织提供的是平台,更多的,则在自我的职业人格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