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师

作者: 张永彬敏捷管理 | 来源:发表于2016-09-13 17:38 被阅读214次

前几日,我从一位台湾的散文大家的作品里读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老子的老师常枞要过世的时候,老子去请教老师最后的教化。常枞唤老子近身,叫老子看自己的嘴巴,问说:“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
“没有,牙齿都掉光了。”老子回答。
“那么,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
“还在,还鲜红一如从前。”老子说。
常枞说:“这就是我要教你的最后一课呀。在这世界上,柔软是最有力量的我死了之后,你要以水为师,水是这世上最柔软的东西,但是天下最刚强的东西也不能抵挡水。”
说完后,常枞就过世了。

这个故事的真伪,我们无法考证,但是它却点出了老子思想的精要所在,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老子《道德经》这部作品,里面讲的虽然全是“道”和“德”,但是以水做象征的篇章却有很多,为大家所熟悉的有下面几条: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天下最柔软的东西,才能驾驭天下最坚强的东西,唯有以“无有”才能进入没有间隙的实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人的内心要像水一样,盛在任何器皿都不能太满,满了就会溢出,所以在满之前,就要知止。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可是要攻破坚强的事物,没有一样胜过水。

老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水的哲学,我们都知道水的珍贵,却往往忽视它,更谈不上对她的敬畏,善能以水为师的,那就太少了。所以老子才会感慨地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弱能胜强,柔能克刚,天下人都知道,但天下人都难以实践)

感慨还是好的,有时候现实却令人悲哀。

如果我们对人说应该以水为师、向她多多学习,敬畏她,珍惜每一滴水,保护环境和水土,不要滥砍滥伐(尤其是水系的上中游植被),不要破坏森林,并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这时候,“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识见浅薄的人听到珍贵的道理,便大笑起来,如果他不笑,也不能算道了)

我想大家还记得今年6月底、7月初时,我国26省份遭遇洪灾,武汉告急的新闻报道,很多时候,大自然不得不用充满血和泪的现实来教育我们。那个时候,我们可能才有一些感觉和警醒。为什么平时不学习呢?非要等到处于危险、抗洪救灾的时候才想起来,那样岂不是晚了?

相关文章

  • 以水为师

    本篇文章的写作动因很搞笑:我刚刚看了某益智答题类节目,我为耶鲁大学那位漂亮女生浅显的灵魂和卑劣的伎俩而无名的愤怒。...

  • 以水为师

    我们生活中,水无处不在 一滴水,一杯茶,一碗汤,或是溪流,或许大江大海!在生活中总是给予我们最好的便利!以水...

  • 以水为师

    以水为师 水,有多变的形态,蕴含着一种随机应变,与时俱进的精神。水,看似柔弱,却...

  • 以水为师

    林清玄讲了他喜欢的老子的一个故事。 大意就是老子的老师过世前给老子上的最后一课:牙齿掉光而舌头完好。教化他,这世界...

  • 以水为师

    国考题目。 国考结束了,明天要坚持写点东西,今天休息。

  • 以水为师

    君子如水,包容万物,仁者如水,海纳百川。包容为水之特性,乃君子立世之本,亦为盛世治理之道。以水之师,习包容之德,显...

  • 以水为师

    前几日,我从一位台湾的散文大家的作品里读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老子的老师常枞要过世的时候,老子去请教老师最后的教...

  • 以水为师

    林清玄在《境明,千里皆明》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老子的老师常枞要死的时候,老子问:“而今而后,我要向谁请教?”...

  • 以水为师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为至善,故几于道,所以能伸屈。随弯可弯,遇刚则迂回;不以柔...

  • 以水为师

    初读林清玄的散文《以水为师》,文中谈到老子的《道德经》中以水来作象征的篇章很多。最为大众所熟悉的:上善若水,水善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水为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bm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