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老公去学校餐厅吃饭,从他同学那里得知这些天巴黎雾霾,结果交通管制周末公共交通免费。马上兴奋起来,哎,还是改不了‘免费’情结呀,下次在外人面前要克制点。
老公去上学,恐怖的考试周开始了。我照例等他走了再起床,我美其名曰‘怕耽误老公早上看书’,其实心底里知道这是给自己放懒找借口。突然这个交通免费的念头一闪而过,索性查查今天是否还延续周末的交通管制。果然不出所料,因为雾霾天气没有好转,周一照例免费。时钟滴答走着,我能去的范围逐渐在缩小:雨果故居周一不开门;拉雪兹公墓坐车来回3个小时,来不及回来去超市、做晚饭;最后纠结着选择了比较方便在RER B上的蓬皮杜艺术中心,虽然知道以后还会再去,但是觉得这里很可能是需要去上不止一回的地方。
起床,穿衣、洗漱、吃饭都充满动力。走出家门9点多,到了车站跟售票小mm再次确认今天不要票。开心的走出售票厅,等那个20多分钟才来这次我却没抱怨的RER C。不一会儿,一个拖着行李箱学生模样的mm过来看看售票机,凑过来问我是不是今天真的不要票。我很自信的说是。她很愉快的说了声谢谢,便往站台中间走去。我好奇心起,想看看这自动售票机怎么提醒人们今天不要票呢?太高级了吧?!正在我研究售票机,觉得它和平常没什么两样的时候,身后传来一串法语。我转头,一个漂亮年轻mm,我说English? 她用英语说今天交通不要钱。我说,哦,我知道,我就是想看看这个售票机,刚才有个mm过来看了售票机发现交通免费,我也来瞧瞧它能不能用(汗死,我怎么解释这么多)。她给我按了按,能用呀,但是今天不要钱,不用买。我说,我知道,但是售票机能用不公平呀,万一有人不知道买了票怎么办?她指指屏幕旁插卡孔上覆盖的一张写了法文的A4纸说,上面有写很清楚呀。我这时才看见,而且发现屏幕上方也挂着一张,之前一直在盯屏幕看,居然没有发现这么多张纸在上面贴着。我顿感不好意思,连忙道谢,转头也往站台中央走。心里暗地怪自己又犯太注重细节忽略了整体的老毛病。我总是说,我和老公的职业在向反方向塑造我俩的做事和/生活习惯。他编程,整体架构最重要;而我生物实验,细节决定一切。这样造成了我往往不太关注大方面,因为细节错误意味着再耗时的实验也需要重做,而每天面对的往往就是谨慎的设计好每个实验,但也因此有些时候会忽略大方向而做了无用功,很多结果并不一定能用上。老公做的更像用编码盖房子,蓝图要先有,一砖一瓦再遵循某种规则慢慢的垒,程序能运行就好比质量过关能住人,beta阶段有问题再改,有bug再升级就像做内装修,无非有的漂亮有的丑。当然,我的比喻没有很恰当,只是借此来比较我俩的职业是多麽的不同。这往往让我对他做饭时候的随心所欲抓狂,总是愤怒的拿着上次记下的菜谱找他比对,而他总是不屑的说做饭嘛,加多加少看心情!我经过这么多年实验室里的训练,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不会变通,遇到变化常常会抓狂,内心纠结不已。科学家这个职业要做好真是需要付出太多,因为无论你多么不希望,它在精神或者物质方面都会给你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我常常在想,有多少人对科学的热情都在‘对自己这辈子没有回报’的想法中消失殆尽,不得不选择放弃。想起在英国参观达尔文故居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也是他的家谱,华丽丽的富二代身份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他对自然科学的贡献。如我这样没有天赋又没钱的科学家,如果还对科学抱有一腔热忱的话,最好是把科学这项使命安排在老年阶段以富一代的身份去献身,既对得起自己这辈子也待‘全人类’不薄。
跑题跑的太严重,回到站台。不一会儿车来了,三站后Massy Palaiseau换RER B开往市中心。熟悉了几次这个线路后,发现巴黎的地铁也没有那么无章法。其实往往新规律的建立仅仅需要的是人们慢慢来熟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29岁的一整年我都在琢磨是什么对自己产生了这么深远的影响,让自己总是对新鲜事物说‘不’?虽然这个毛病总是被爸爸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来,甚至有时言辞激烈,但是不到自己意识到这对自己会造成多么大的危害时,是不愿意面对它和选择痛苦的改变的。我能肯定自己知道的是,让我下决心并帮助我改变的是:快要奔三却没有成就的自卑感和有幸结识了哈佛幸福课。我想在29岁这个转折点上,很多人都会纠结吧,至少我和老公都是。回想自己的20岁,没有几个人会满意吧?
总共将近一小时的路程,我庆幸自己挑了一本有意思的书读,是老罗介绍的predictable irrational(中文‘怪诞行为学’)。读到ownership的章节做了笔记,还顿悟了一些现象背后的心理依据。为什么一些破产的人选择结束生命?明明其中很多可以选择过回普通人的生活;为什么第一(前几)印象那么重要?etc. 这两天看完后会写读书笔记。
意犹未尽的我差点错过了在Chateau de halles下车。出站后是很大的4层的地下商场,惊喜的发现上次老公带我来muji的地方原来是这里,禁不住‘女人逛街的诱惑’四处逛了下那些自己不知道的牌子。第一次用麦当劳里的自动点餐机点了午饭,吃完又赞了一下这个好点子,为不懂法语的游客提供了很多方便。
不舍的跟地下商场告别,走到了地上。跟着googlemap向蓬皮杜方向走去,路上遇到了临时的open market,大部分是美食,嗯,有点后悔刚才吃了麦当劳。一转身,一眼就被各种叶子形状的金银手工饰品吸引,然后就是试戴,选择综合症,语言障碍,付款。心满意足的同时在想摊子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对于我这种没有时间逛完集市人,往往只会考虑路上视线所及的一些摊子上的商品--酒再好也怕巷子深呀。经过这一路终于是来到目的地了。联想又涌来,这女人要去什么地方真就好像打怪兽呀,前面一堆障碍(其实都是自己设的),要各个击破才能到达目的地呢。突然又想起周五跟楼下韩国妹子去Le Bon Marché,快离开了我才想起来问她‘你不是要买墨镜么?我们还没去看!’ 她不好意思的笑笑说,下次吧,嘿嘿。我现在还记得她那表情,估计我自己也很多次露出这样的表情,呵呵,这种‘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差异不是一般的大呀!
突然觉得,写这篇游记也像打怪兽,写了一堆还没到重点。慕名而来,脑子里能跟蓬皮杜联系上的词儿是‘后现代’,‘现代艺术’,‘图书馆’ 和 ‘反传统’。我先是围着建筑绕了一圈,因为有特色的钢管结构在背面,拍了很多照片,都不是很满意,周围建筑太近,相机广角有限,无法尽收整个建筑。这座被巴黎人民戏称为‘市中心的炼油厂’的建筑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四区,是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在1969年为了纪念戴高乐带领法国在二战时击退希特勒所建。1977年才竣工的这所建筑命名却采用了提议修建他却早在1947年因癌症辞世的蓬皮杜总统。这个由建筑师理查·罗杰斯设计的建筑里面容纳了当今最著名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现已吸引1亿5千万人次的参观。它的建成,正如之后80年代落成的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一样,建造之初遭到了巴黎市民的强烈反对,然而这些被称作‘最丑陋’ ‘与环境不和谐’的建筑后来却都成了他们的骄傲和城市地标。可见,改变人们的固守观念是多么的难。建筑背面中段一堆管子中间排着长龙,从人们的行头上判断大概是排队进入图书馆,感叹到这么多人要去图书馆。据说,建筑外的管道系统可以用颜色区分:水管被涂成了蓝色,绿色的是空调控制系统,电子线路封在黄色管线中,自动扶梯和维护安全的设施(i.e.灭火器)则采用红色。既容易区分,又完成了撞色的视觉艺术效果。
蓬皮杜正面 标志性的背面 全景走廊绕回到正门,对着那三面玻璃+红底、从地面直通5楼顶的滚梯狂拍一通。正门进入,宽敞的大厅被各样霓虹灯装饰,左右楼梯上二层。发现不要票能逛的只有一个书店和纪念品超市,东面又联通图书馆出口。索性买了票决定去看看博物馆,自从在伦敦的Tate modern看过现代艺术展后,已经对能欣赏这个分支的艺术不抱有幻想,随便看看就好。上了全景滚梯,随着慢慢上升的海拔,右边的广场在视野中越来越开阔。可是看着看着就感觉不妙,头开始发晕,恐高症又犯了。马上在换滚梯的地方放缓脚步,头也转了过来只敢看地面,看着后面的人慢慢超过自己,而自己心跳加速、手心出汗,后悔这地方不应该自己来。本来想从4层就逃进馆里,但是看着人们纷纷奔向5层,觉得自己买了票不能浪费,悄悄换成左边考里的位置抓着滚梯登顶。终于到了,悄悄的抬脚落地,巴黎的全景尽收眼底,这时候才看出来有些雾霾,但是程度跟国内的比还差得远,法国人PM10过了50就红色警戒了。这里望去,远处左前方的铁塔和右前方地势渐高的圣心大教堂突出出来,鳞次栉比、高低错落的灰白色建筑构成了这个繁华的大都市。我只敢离窗户远远的扫一遍,真是扫兴。真不知道这毛病什么时候形成的,怀念上小学坐在5楼外窗台唱歌时候的我。
五层南边为可以尽享巴黎美景的餐馆,虽然我不得不打消在这里享受美食的念头。北面则是临时展区,现在正在展出的是杰夫·昆斯(Jeff Koons)的作品。我开始的感想是完全摸不着头脑,其他的什么展品类似义乌小商品等的外行话我就省略一千字吧,总之艺术本来就是谁懂谁交流嘛。话说这位在世作品卖价最高的当代美国艺术家的作品很是反主流,他很大胆的承认自己喜欢金钱,也一直把艺术品当做商品创作。这也是他吸引人们眼球的地方,虽然对他作品的评价经常呈现两极化,但这完全不影响他成为当代最著名的现代(波普)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中最有名的当属那只气球狗的,桔色版以5840万美元的售价当之无愧成为在世艺术家中价格最昂贵的售出作品。
气球狗其他一些作品:
鲍比与杰克逊(售价560万) 悬挂的心(售价2360万) 鲜艳完胜实物临时展览出来后,我选择了做直梯下去看永久展览,为了尽量避免让自己看外面。没想到蓬皮杜里面的直梯到了也不开门,非要人走到门口感应才开。意识到这点,我已经到了一层又再折回了四层。进门是一面用各种语言写着‘open’的霓虹灯装饰墙。发现这个是蓬皮杜的特色,喜欢用闪烁的霓虹来吸引眼球。进去永久展览的正式展厅,看到第一件带有翅膀的玻璃制展品时,我才猛然发现,我原来并不喜欢这样的一个挨一个的去欣赏他们。忽然明白过来自己为什么对博物馆一直没感觉,却总是喜欢大老远跑去看一件东西以及对临时展览情有独钟。当这么多优秀的作品被放在这相对局促的空间里一起陈列的时候,应接不暇和审美疲劳往往让我忽略掉了它们应有的光彩。这是与你跋山涉水来到一个角落,欣赏这里唯一一件珍品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虽然他们的价值并没有任何差别。在博物馆里它没有了周围环境的衬托,仿佛缺失了一部分灵性;它不再显得特别;它不再被人格外重视,或者就是因为这一切来的太容易了。
喜欢博物馆里的蓝色落地窗外的巴黎只能说自己对现代艺术欣赏能力有限,没有对哪个展品有特别的感觉。倒是发现了一个给小朋友讲艺术的法国帅哥,那专注的眼神、充满激情的肢体语言,把完全听不懂的我都感染了,禁不住偷拍了很多张,还被发现了。回到来时下车的地铁站,这个时候已经很疲惫了,然而突然发现一个超大的药妆店,还是没忍住进去逛了逛,开始羡慕巴黎人所拥有的便利。不过最后还是要吐槽一下法国:博物馆要钱,上个厕所也要钱,被英国人民鄙视是应该的哈,这点我坚定的站在英国一边。
晒太阳的狗狗 干涸的史特拉汶斯基喷泉,照常运转的话肯定很有生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