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夜渔识读,关注免费领取10本经典著作
文/夜渔
关注我比较早的读者都知道,我之前写过一篇我是如何养成阅读习惯的文章。
有很多人经常问我,怎样才能养成读书的习惯?
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拿出我之前使用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非常有效。
以前我不喜欢读书,但是我知道读书很重要,所以我就想尽办法寻找一些能够引导自己养成阅读习惯的技巧。
我这个人,过去属于敏感类型的,比如说发一条朋友圈,经常会看看有没有人点赞评论,发朋友圈之前还要想想,发到朋友圈里别人会怎样看,会不会觉得自己太矫情。
当然了,那是过去,现在呢?经历的多了,人性也看得透彻了,脸皮也越来越厚了。
当时我就抓住了我比较敏感这一点,然后每天要做的就是,在朋友圈里进行读书打卡。
打卡的内容分为图片和文字,图片是每天读书拍摄的有感悟的那一页,文字就是从书中摘录的某句话或某段话。
然后记录读书的天数,比如今天是坚持读书打卡的第几天。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一、让朋友圈里的人做你的监督者,因为我比较敏感,所以我总会想,如果我连读书打卡这件小事都坚持不下去,那么朋友圈里的人看了之后一定会嘲笑我,甚至讽刺挖苦我。
二、读书打卡需要找到每天要发朋友圈的文字和图片,这就需要我用心读书,并且专注思考。
通过使用这个方法,我在朋友圈里打卡近300天,不到10个月的时间读了12本书,提前两个多月完成了那一年定下的目标。
《自控力》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想象别人的目光是很有激励作用,但如果我们失败了,别人毫不掩饰的轻蔑目光则会让我们羞于公开露面。”
可能有人会问,那之后你为什么不坚持了?
很简单,我做到了90%的人做不到的事情,坚持做积极的正能量的事让我敏感且脆弱的内心加上了一层自信的保护膜。
而且我还观察到一件有趣的事,那些从来不在朋友圈里晒读书的人,偶尔也会拍张读书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里。
我们经常会认为,我们的想法是很难被别人左右的,但其实理性的自我只是我们大脑当中的一部分,就像《自控力》中写道:“人类大脑里不是只有一个自我,而是有很多不同的自我在互相竞争,争夺控制权。”
有时候刷抖音,经常会看到一些出事故的视频,有一回就刷到了一辆大货车在拐弯的时候翻车了,车上的货物散落一地,这时候有人就过来帮忙收拾,然后很多人也都过来帮忙。
但是也有另外一种场景的视频,有人过来捡起很多货物拔腿就跑,然后后面的很多人也跑过来疯狂的争抢。
无论是哪种场景,这其中可能有我,也可能有你,也可能有我们身边的某些人。
《自控力》中这样写道:“当群体里的其他人都在做某件事时,我们很容易认为这件事是应该做的聪明事。”
所谓的群体无意识,其实就是这样一回事。
还有,你是否注意过下方的留言评论?几乎都是一边倒。
大约一个月前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截图,是一辆私家车在路口没有礼让救护车,下方的评论基本都在指责谩骂。
可是之前我曾刷到过一个类似的视频,那辆私家车礼让了救护车,于是下方的评论清一色的称赞夸奖。
这样的对比让我意识到,我们完全沉浸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
可是我们是否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
《自控力》中提到了一个概念:社会认同。
书中写道:“那些不随波逐流的人或许得到了社会的称赞,但我们无法逃离社会的本能。”
这就像很多人坚信自己一辈子可以不结婚,但终究会被社会认同所淹没。
最近我在尝试运动减肥,没有打卡的计划,单纯的只靠意志力。
《自控力》中有句话说:“肥胖是会传染的,它会在家庭内部和朋友之间传染。”
为了不让家人和身边的朋友变胖,我会努力减掉20斤的。
写完这句话,我能想象到,一道道轻蔑斜视的目光向我瞟来...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