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节专题电影
《路边野餐》
终于我经历了重新买票,火车延误的水逆之后。
如愿的看到了这部获奖众多,好评如潮的国产电影
《路边野餐》
风风火火的冲到上海影城,跑到五楼的七号厅,坐在最后一排等着毕赣导演的出现。
在坐下不到五分钟后,这个长相颇像张国荣的导演出现在屏幕前。
影厅虽然很小,但是影迷的热情还是十分热烈。然后导演就说了很多关于电影的事情,比如电影中的男主角是他的小姑夫,还有这部电影的剧情不像以往的剧情片那样叙事。
当然,还稍微透露了一点关于剧情的事情。
导演一直给我的感觉是优雅稳儒的,就像个诗人一样,话少,但是每句都是一针见血的点明。
坐在最后排的我,和很多影迷都是站着听他讲关于这部电影的事情,因为坐下就看不到他了。。。
话不多说,今晚在酒店给大家推荐这部高质量的国产电影。
为什么说他是国产片的佳作?
从去年的《心迷宫》,《大圣归来》到今年的《夏洛特烦恼》,《百鸟朝凤》
不同题材的电影都相继出现相比之前来说,质量硬,故事水准高,制作精良。
而且观众的口碑好,票房不谈。
再反观前几天李安在上海电影论坛上的对国内电影界的“批判”和“建议”
国内的电影虽然在总体上还是处于一个所谓的“全民拍电影”的亚健康时期
但是,不乏出现了很多优秀电影题材,给国人的注入一针强心剂。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新纪元元年这个区间,第四五代导演的作品在国际上屡屡获奖,同时很多影片被国人称之为现在都无法超越的经典。
再到第六代导演的突破,打破之前前辈们的创作风格,在尊重电影基本创作的基础上,重新洗牌电影的叙事风格和技巧,并把题材从最初的单一化到现在的多元化。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电影的参与者不仅仅是专业院校毕业的人,还有一群非专业人士的参与。一致贯彻“不求质量,只求票房”的原则。
而当这种情况泛滥,票房收入的畸形变化时。一直有这样的一群人,始终把电影的最根本原则,把电影最开始所要向观众诉求的放在首位。
当他们的电影口碑好评如潮时,国人的不买账和畸形的票房形态。
无形中,是在向他们表明“你们拍的不是现在观众所需要的”,
最终,他们还是坚信电影的好与坏并非只能通过票房来体现。
他们就是继第六代导演后,虽然创作风格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在最初的创作心态和对电影的最初的坚持是难能可贵的。
而这位来自贵州的小伙,同样也是用一部电影向他们表明好的电影可能真的不是票房决定的。
他就是《路边野餐》的导演毕赣
这是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一部长片,就让他在国内外获得很高的赞誉。
而这部电影《路边野餐》曾获
2015年8月15日第68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斩获“当代影人”竞赛单元最佳新导演奖以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及两项大奖。
2015年11月21日,该片获得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 ,以及金马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与台北金马影展亚洲电影观察团推荐奖。
2015年12月1日,该片获得第37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气球”奖。
电影中,充满着新晋导演的风格,演员的群众化,大量的镜头都是以固定镜头或者长镜头。并且画风比较偏随意化,因为是在自己的家乡拍的,对画风的要求就会受限制于家乡原有的固有影响。
电影的故事是:
在贵州黔东南神秘潮湿的亚热带乡土,大雾弥漫的凯里县城诊所里,两个医生心事重重活得像幽灵。陈升为了母亲的遗愿,踏上火车寻找弟弟抛弃的孩子;而另一位孤独的老女人托他带一张照片、一件衬衫、一盒磁带给病重的旧情人。去镇远县城的路上,陈升来到一个叫荡麦的地方,那里的时间不是线性的 ,人们的生活相互补充和消解。他似乎经历了过去、现在和未来,重新思索了自己的生活。
最终,陈升到了镇远,只是用望远镜远远地看了孩子。把老女人的信物给了她旧情人的儿子。一个人再次踏上火车。分不清这个世界是我的记忆,还是我是这世界的一个浮想。
而在这样看似很俗套的故事中,毕赣导演却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展现给我们。
电影虽然是个剧情片,但是他的叙事风格不是按照常规的剧情,不是按照线性叙事来拍的
而是像很多导演一样,把原有的故事结构打破,利用某条线索作为串联故事的主线,再将故事用非线性叙事呈现给观众。
而电影中也是利用这种方法,但是毕赣导演又稍微改动一下。
这个改动的要归功于那长达四十分钟的长镜头中。
当前半部分的剧情介绍完后,观众包括我都是云里雾里的状态。
而个长镜头确实全片的最大亮点,也是本片最成功的地方。
利用人物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状态,把每件事情自然的串联起来。
同时,有利用故事中每个人物的状态和身份进一步的交代故事最主要的部分。
在电影的理论中,有个叫环形蒙太奇理论,就是从最开始的镜头到最后结束的镜头中,是以特写为开端,以次递增,最后再以特写收尾。
而这个长镜头和这种理论颇为相似,以陈生开始帮同事忙开始到最后把同事交代的事情完成作为结束。
在这种环形的故事结构中,犹如一条蛇用自己的嘴咬住自己的尾巴。
环环相扣,依次推进剧情的发展,最后把故事交代圆满。
这种类似的故事交代在《心迷宫》中也被利用过
而恰恰是这种打破故事原有结构,再重新拼接并且是利用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发展作为主要线索。
在一定程度上,既增强了电影的故事性,又使观众在观影中不会提前猜到剧情
除此之外,在电影中,诗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叙事工具,把每段情节的发生都是以诗作为开头,既充满诗意,又充满很多不理解点,而这种不理解点在最后故事的结束后,会让观众恍然大悟。
电影中的隐喻性很强,而其中镜子,时钟,火车是出现次数最多的。
而他们所代表的隐喻含义也是最为说道的。
镜子在电影中,一直起着从侧面再次真实的还原人物的性格和特征的作用,陈升弟弟在擦摩托车时的镜子,在理发店前陈升说着自己经历的镜子。都是在侧重的表现人物的特征。
时钟,故事本身就是关于时间性的,关于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中,不同时期的人物不同的所作所为和不同的特征表现。不管是伟伟画在墙上的时钟,还是画在手上,火车上,还有花和尚车上的时钟。都在表明时间的残酷性,让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每个人最后的反思点不一样。
火车,故事中的火车是代表着时间的速度。不管是投影仪上的火车,还是隧道里行驶来的火车,还是最后陈升坐上离去的火车。在这种实体中,利用抽象,把时间的速度拟化在火车上,火车有快有慢,但是在时间这种拟化后,无论是慢还是快,最终都是很残酷的。
就像最后的那首诗说的
而电影中也有一些长镜头看起来很熟悉,比如下图,就是感觉是在仿照贾樟柯的《小武》中小武最后抢劫未遂,逃跑的画面。
这部电影,在故事构造上是优秀的,质量过硬,且不论场景的是否过于随意化
但最终,电影告诉我们的是关于时间的问题该怎么处理,答案还是交给了观众
电影的节奏是恰到好处,台词不时的幽默,很多观众都大笑起来。
这种在严肃题材中,又加入适当的幽默,不是摒弃题材的原意,而是在一定的程度上,丰满化人物,把台词尽量减弱说教。
如果说后半年,你问我觉得哪部国产片值得去影院看?
推荐你去看这部电影
《路边野餐》
七月十五号全国上映
题外话
电影看完后,全场观众鼓掌,
并且大多数都是等到最后屏幕黑屏才离去
其实,这可能就是国内影迷。
对新晋导演,对国产片的支持,
最后真的好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