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精深而不免狭隘,一种广博而不免肤浅。前者称为“专才”,后者称为“通才”。
1
我们说这个人是“专才”,是说他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一个领域较为深入,而在别的领域相对不那么出彩。
“专才”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一方面非常出色(谓之“专长”),而其它方面则比较平常。而有的人除了自己的专长以外,其他方面可以说是非常之差,但也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专才“。
比如: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其实小提琴也拉的很好,只是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太过闪耀,遮蔽了其它的优点。当然也有极端的“专才”,大侦探福尔摩斯断案如神,但是在和侦探无关的其它方面,他却一窍不通。还有,华生医生描述他的知识范围,写到:“文学知识——无;哲学知识——无;天文学知识——无;政治学知识——极为浅薄”。
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就曾出现过这样一名奇才。他叫周玮,是一个脑瘫患者,对世界的认知很少,所受到的教育也很有限。但就是这样一个连说话都困难的人,脑中的数学天赋异于常人,连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的教授都为之震惊,甚至自愧不如。
在我们的单位或公司里头,象搞技术的,弄网络的人员就是需要”专才“。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就是对公司最大的贡献。至于他们情商高不高,会不会卖产品,会不会与客户打交道等等,这些都不重要。
2
相反,”通才“是在更多的领域有所研究,但之所以称之为”通才“并不是说你在各个领域都只了解一点皮毛,而要需要有相对较深的了解。当然,这个深度肯定不能和”专才“相比。这个度,就靠你自己去把握了。就象是我们做中餐时的要求:油温适当,食盐少许......
我们从小就知道的那个画蛋的人--达芬奇,他就是个通才,他在绘画、雕塑、建筑甚至科学等领域都造诣非凡,远超时代,亦非常人所能及。
智慧的象征,诸葛亮也是标准的”通才“。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他在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后,对促成孙刘联盟和建立蜀汉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绝对可以称其为国家的好总理,公司的好员工,还是个高管。
与诸葛亮想类似的还有姜子牙,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也是周王朝的高级管理人才。
3
衡量专才的水平,要看在他之前的人是不是少,而衡量通才的水平,要看在他之下的人是不是多。
专才要成功,是要成为本领域内的泰斗,要在专业能力上说一不二,这样就能使人们信服。通才要成功,要看他能影响多少人,这些人通常在整体水平上要低一档,但是在数目上要比专才能指导的人要多得多。
两种人的差异,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成功目标和方向。
专才一定是向着自己专长的领域无限深入,成为专业带头人,成为科学家。通过则是利用好自己广泛的知识面,朝着公司管理方向发展,成为管理公司,甚至管理一个国家的管理人才。
两种人才其实不存在高低之分。但现在的意识取向似乎有些问题,人人都向往管理,朝上看,而忽略了深层次的钻研。这种意识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所谓的“通才”更多一些,但他们受到的教育有限,虽然范围广,但涉猎过于肤浅,就变成了”锅边糊“(一种大米磨成米桨后做成的食物)。看似什么都懂,实际又什么都懂太少。而很多专才,甚至在领域内达到很高的高度,但是却很难让其他人理解。
两个方向都能够取得成就,关键还是要看在多大的程度上超越自己,突破自己的局限。
4
”专长“和”通才“本没有好坏之分,主要还是看你的天赋是适合往哪个方向发展。
专才要取得成功,要到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组织有序的机构或单位去。
首先,大机构对各种各样的人才都需要,专才的学问有用武之地,能实现个人价值;其次,大机构中各项事务都有专人负责,专才不必在他不擅长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可以做到专注于事业;最后,大机构中能人辈出,专才有很大的学习进步的空间,可以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优势。
专才最需要的品质是踏实有耐心,这样他才能在现有的领域取得成就。
如果说专才是一颗坚硬的螺丝钉,那么通才就是一块柔软的橡皮泥,他的适应性比较强。在开拓新领域时,往往需要通才而非专才。
其一,在新领域里,大家起点都是零,没有谁是专家,都需要从头做起,显示不出专才的优势;其二,新领域分工不明确,往往一个人要身兼数职,这时就显出通才的优势;其三,新领域要怎么开拓大家都不明白,需要大量的尝试和借鉴,往往需要通才广泛的思路。
通才最需要的品质是勇敢不怕挫折,这样他才能找到“蓝海”,找到能发挥价值的领域。
总的来说,专才适合去做稳定的、专业性强的工作,而通才要不停地面对新的方向,新的领域,适合在变化的场景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