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适越而昔来

作者: 孟浪之言 | 来源:发表于2017-07-17 12:28 被阅读3577次

    “今日适越而昔来”是惠施历物十事中的一条。

    “今日”指的是今天,“昔”通“夕”指的是傍晚。“今日适越而昔来”讲的是今天出发去越国,傍晚时候就回来了。这种情况在通常的认识中是不可能的。以先秦的交通手段,即便是越国的边境,也不可能一天就到达,更别说来回了。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今日”这个名指称的是某一天,但是是哪一天呢?是我嘴巴说出“今日”的那一天?假设今日是七月四号,那么昨日就是七月三号,明日就是七月五号,我说今日适越,就是七月四号去越国,昔来,就是七月四号的傍晚就从越国回来了。这个是我们确定了今日具体指称的是哪一天,倘若不知道今日具体指称的是哪一天,那么日日都可以是今日,日日都可以是昨日,日日都可以是明日。在今日没有具体的指称哪一天时,即名的所指没有确定时,适越的日子是今日,来的日子也可以是今日。“张三是女的,也是男的”,我们明白这句话中的张三指称的可能是两个人,因为人有重名;“马是白的,也是黑的”,我们也明白这句话中的马指称的是不同的马,那么“今日适越而昔来”中的今日指称的是“去越国”和“回到出发地”的“今天”。秦王问工匠:“阿房宫何时开始建?”工匠回答:“今年春天”,过两年,秦王问工匠:“阿房宫何时建完?”工匠回答“今年冬天”。阿房宫今年春天开始建,今年春天建完,与“今日适越而昔来”是一个道理。

    在名家的术语中,用“指”来表示具体的实。正如我们用手指指着眼前的一匹马,说“这是马”,那么这匹马就是指,说出来的“马”是名,马的形状是“马”名的实。墨经中关于指的论述非常丰富。“有指于二,而不可逃,说在以二絫”,一根手指可以指着两个东西,是因为把这两个东西堆在一起了,所以指可以是一匹马也可以是一群马,但名都是马,实也还是马的形。“所知而弗能指,说在春也,逃臣,狗犬,贵(同‘遗’)者”,名所指称的东西不一定是能指的东西,比如春天、不知道在哪儿的逃臣、不知道是什么的狗犬、不能复制的丢失的东西。“若智之,则当指之智告我,则我智之,兼指之以二也。衡指之,参直(指)之。若曰‘必独指吾所举,毋举吾所不举’,则者固不能独指。所欲不相传,意若未校。且其所智是也,所不智是也,则是智是之所不智也,恶得为一?”一个人说我知道一匹马,然后用手指指了三只马,说“这只,这只和那只”,又说“指出我知道的那匹马,不要指出我不知道的那匹马”。用一个名指称了三个个体的结果是只有那个人知道自己所指称,而其他人无法知道。因此用名指实的原则是一名一指。不指定马的名的所指,那么所有的马都可以是这个名的所指,即“指不至,至不绝”,导致的后果就是“今日适越而昔来”这样的谬论。

    名的所指不确定时就对名进行运用的例子还可以再举一些。有人许诺“明天还钱”,第二天这个人说:“我许诺的是明天还钱,不是今天”,于是不还钱。这个例子中明天指称的本应是许诺的那天的第二天,这个人第二天偷换了名称的所指变成了当下这天的第二天,明天的实还是今天的第二天没有变化,但是的所指称的那一天却变化了,即一名多指,结果就是诡辩。“我的家在长江南,黄河北”因为我在北京有个家,在广州有个家。我在北京问路人甲:“朝阳在哪儿”,路人甲说:“你就在朝阳”;我问路人乙“朝阳在哪儿”,路人乙说:“朝阳在北京东北约400公里处”,我在朝阳又不在朝阳,是因为朝阳这个名可以指称两个地方,一个朝阳区,一个朝阳市。甲说“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乙说“有的不是上帝创造的”,比如电脑,两人争论不休。甲的创造的指称是从无中创造有的活动,乙的创造的指称的是人的发明活动,发明是对已有的进行新的构建,这已有的是上帝创造的,构建的能力也是上帝创造的,人进行的不是本质的创造,而是形式的建设。因此甲乙的争论不是观点的争论,而是名的指称的不同引起的争论,即两者的创造的指称对象是不一致的。在一次和个过程中,比如一次会话,一个句子,一个名指称的东西不一样,结果就是争论与不可理解的谬论。

    比如,一天小明从外面回来,对小丽说:“我买了苹果给你”,小丽一听,仿佛全世界都充满了阳光,一脸笑容的奔出去,然后呆呆的望着小明手上的两颗苹果。苹果这个名的实已经不仅仅是苹果这种水果,还有苹果手机了。小明口中的苹果指称的是苹果这种水果,小丽口中的苹果指称的是苹果牌子的手机。然后,小丽说我很难过,小明也说我也很难过,小丽说你不理解我,小明说你也不理解我。这里,“难过”和“理解”这两个名的指称也是不一致的。听者以为他们的难过是因为彼此不理解,其实小明的难过的意思是买水果给你,你反而不开心,他的日子很难过。难过可以指称日子难过,也可以指称心情难过,所指也有二,因此不加说明,真的明白不了。理解指称的是对现象本质的把握,还是对现象描述的充分性,不确定,所以“理解”这个名的所指没有经过约束。名的所指没有经过约束,就使用它,是“今日适越而昔来”,充满矛盾。

    创业的定义有:一、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二、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的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三、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四、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四、发起,维持和发展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的有目的性的行为。这四条定义都是从网络上搜集的,前三条是国内的定义,第四条是国外学者的定义。国内的定义的关键词是“组织资源”和“创造价值”,国外的定义的关键词是“企业”和“利润”。“价值”的含义诂定不再此进行,暂且认为“创造价值”就是自己的行为或者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人,由此定义,人的活动或者于己或者于人都是有价值的,可以说,人除了非休息的赖床和没有放松价值的娱乐外,都在“创造价值”。如果说“创造价值”是狗,“创业”就是白狗,现在说白狗就是狗,那么就会得出白狗有黑的这种谬论了。有人指出,创业还需要“组织资源”,定义组织资源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使无关联无序的事物产生关联并有一定的结构次序。这确实可以排除一批“创造价值”的活动,但排除不了工作、义工、运动等需要额外许多资源的活动,这些活动同样包含组织资源的过程,一场大型的晚会或者体育赛事也是组织资源创造价值的过程。所以创业是属于组织资源创造价值这类活动中,组织企业,创造利润的活动。扩大创业的实的范围,导致创业的所指也随之扩大,结果是“今日适越而昔来”,“今天去上班,明天就创业成功了”。

    指是名在应用过程中符合实的具体事物,名在一次过程比如一次会话,一句话中的所指必需是唯一的,否则将导致这个名变得不可理解或者产生谬论。导致名的所指不唯一有有两种原因,一个是名的所指不准确或者没有精确描述,导致误解,比如上文的明天、家以及“今日适越而昔来”;一个是名的实不确定或者名与实不不相称导致的所指不一,比如上文的苹果、朝阳、难过、理解和创业。因此避免所指不一的情况就需要对所指进行足够使之唯一的描述,比如确定今日明日是具体的哪一天;也需要对名的实进行唯一化和适当化,使“苹果”只能有一个实,使“创业”只能是创业,即“正名实”。

    庄子在齐物论一篇中引用了这句话“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至”和“来”也许是脱误,但是不影响句子的意思。唐人成玄英注疏庄子时说:“夫以今望昔,所以有今;以昔望今,所以有昔。而今自非今,何能有昔;昔自非昔,岂有今哉。既其无昔无今,故曰今日适越而昔来可也。”成玄英的注疏是以前半句解释后半句。庄子和惠施是同时代的,惠施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惠施怎么会用庄子的道家的思想提出“今日适越而昔来”呢?所以成玄英的以道家思想注疏是有问题的。“今日适越而昔来”描述的是名不定其所指的情况,“未成乎心”即名的所指未定。还没有确定今天所指的某一天、白马所指的某一匹马,就开始使用今天和白马之名,是有问题的。所以庄子在后文批评这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神禹且不能治”。不确定今天是哪一天,就开始说今天,就算“神禹”也说不清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日适越而昔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nd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