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铜雀台赋》说:“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意思是说就算是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伟大宏业,也比不上我曹魏的功德啊!春秋五霸,齐桓公和晋文公作为其中的佼佼者,经历有其类似之处,而结局略有不同。
齐国的祖先是姜子牙,传了几十代到了齐襄公—也就是齐桓公的父亲。齐襄公年轻时和堂妹私通,而堂妹后来嫁给鲁桓公。也许是堂妹很漂亮,在堂妹和鲁桓公回齐国时,齐襄公和堂妹旧情复燃,最终也被鲁桓公发现了。齐襄公为了杀人灭口,灌醉鲁桓公,让力士彭生把妹夫鲁桓公活活生拉硬扯死了。鲁国人派人问责,齐襄公就杀了替罪羊彭生。
齐襄公生活作风不好,又诛杀不当,几个弟弟都怕殃及池鱼,弟弟公子纠因为母亲是鲁国人,于是逃往鲁国,有管仲、召忽辅佐。小弟弟公子小白逃到呂国,鲍叔牙辅助着小白。公子无知趁着齐襄公昏庸无道,发动叛乱,杀了齐襄公自立为君。可是好景不长,公子无知同样被人谋反杀掉。齐国短时间没有国君,小白和大臣高徯关系很好,高徯派人赶紧通知小白立刻回国。鲁国也得到消息派兵护送公子纠,并让管仲带人在半路埋伏杀掉小白。管仲箭法不错,弯弓搭箭射中小白的衣袋钩,公子小白假死骗过管仲。公子纠认为小白已经死了,就放慢回国的脚步。结果小白抄着近道回到齐国,被高徯立为国君,后世称为齐桓公。
公子纠慢了半拍,只好打道返回鲁国。因为齐国比鲁国强大多了,齐桓公写了信给鲁君:"公子纠是寡人兄弟,寡人不愿亲手杀他,可让他自杀。另外管仲是寡人的仇人,我要杀了他煮成肉酱。"齐桓公当时有杀管仲的心,幸好他的好朋友鲍叔牙救了他。管仲说过:"早先我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分割的利润多,鲍叔牙不认为我贪婪,知道我贫困;打仗的时候我逃的快,鲍叔牙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有老母亲要奉养。生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鲍叔牙因为是辅佐齐桓公的有功之臣,在齐桓公跟前说话分量重。鲍叔牙对齐桓公说:"现在如果国君只想要治理齐国,我和高徯就足够了。但是如果国君要称霸天下,就非任用管仲不可。"齐桓公果然释放了管仲,并将国政交给他,齐国在管仲治理下不断强盛。
齐桓公攻灭郯国,因为郯君曾经对流亡的齐桓公无礼。又三次率兵击败鲁国,占了鲁国大片土地。鲁国的大臣曹沫用匕首挟持了齐桓公,令齐桓公把侵占的土地还给鲁国。齐桓公答应了曹沫,但是很快又后悔了,想不给鲁国土地而杀掉曹沫。管仲说:"答应给人家土地,又反悔想杀人泄愤,这只是一种小小的满足感而已。这样会失信于诸侯,不利。"齐桓公听从建议,于是还给鲁国土地。诸侯国都认为齐国言行必果,所以都想归附。
北方的戎族攻击燕国,齐桓公带兵救燕。卫国受到狄族的侵扰,齐桓公派兵稳定形势。齐国的地位犹如当前的美国,可以四处攻打认为是"流氓"的国家。齐桓公又攻蔡,击楚。齐桓公每次征伐都有周天子的命令,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美国"携联合国攻打不臣"一般。但是和美国对待联合国不同,齐桓公对周朝这个名义上的老大还是十分尊崇。周襄王赐齐桓公祭祀的肉,能受到赐肉是莫大的恩宠,周襄王还体恤齐桓公年老,说:"舅舅接受肉的时候不要下拜。"齐桓公还是坚持礼节,下拜才接受赏赐。(见《古文观止》之《齐桓公下拜受胙》)。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齐桓公奉周朝为正宗,每次聚会诸侯不敢不来。
到了晚年,齐国的栋梁管仲病重了,齐桓公问管仲谁可以接任他的相位。并逐个问了易牙、开方和竖刁等人如何。管仲说:"易牙杀了孩子让您尝到人肉的味道,开方母亲死了不回家奔丧,竖刁自我阉割入宫来侍奉您,这样的做法都是违背天理人情,请您不要亲近他们。"齐桓公却认为这三人忠心耿耿,非常信赖依靠他们。管仲和齐桓公死后,这三人各自结党,投靠不同的公子,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互相攻击,齐桓公的尸体都腐烂了,尸虫爬出窗户门槛也无人收敛。因为公子争夺权位,所以齐国政局不稳定,等到齐桓公正式出殡已经是八个月后的事情。
轩冕氏说:齐桓公乃中庸之人,亲近管仲则齐国为霸主;亲近三小则尸虫出牗而无人掩埋。他是君王中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的人。但是他能忘掉管仲射钩之恨,这样的胸怀当今也无人可及;能够守信返鲁国之地,这样的格局岂是打贸易战的"特朗普"所及。有这样的胸怀和格局才使得齐国称霸天下,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只是晚年沉湎于声色犬马,管仲一死而国家防止小人的堤坝决堤,结局未免太过悲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