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小自班 046《暗时间》02

作者: 黄沿溪 | 来源:发表于2016-12-06 00:56 被阅读17次

本来今天应该顺着 如何有效学习 来写笔记的。

看到第二章 就不知不觉的读下去了。

今天聊一聊我们眼中的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不「真实」。

眼见一定为实吗?答案不置可否。

看几个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五个凹,一个凸对吧?

现在把图片180°倒个个儿

五个凸,一个凹了。

啥?看CG图不过瘾?不过是设计师玩的把戏?那咱再看一个无ps的照片。

优酷搜「卓别林面孔错觉」

如果不看右上和左下的脸,你分得清哪一张脸是凸面么?

照片有点意思了?我们再来看看会动的。

转啊转啊转

请问,这个妹子是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呢?

大部分人应该看到的都是顺时针吧,为什么呢?你听到过一种说法,因为大部分都是右脑思维,所以看右旋的多,对么?

那你再看看下面这个。

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 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

看完右转的回去看看大的,然后再看看左转的后回去看大的。

为什么会这样咧?

我们还原一下看东西这个过程。光线照在物体上通过反射投到我们眼睛里的视网膜,就像一张二维照片。

明明我们成像是二维的,那么我们是如何从2D中看到3D效果呢?

学过画画的同学肯定知道答案,那就是通过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明暗关系(判断光线方向),一个是透视关系(判断前后)。

第一幅图片 我们判断凹凸的关系就是假设环境中有光源,且光源来自上方。  现在重新看第一张图,想象一下光是从下面射上来的。原来凹的就突然变成凸的了,对么?那为什么我们会自动的认为光线来源于上方呢?一切来源于我们的经验。

第二幅 我们连续看四张图的时候就知道第四张图片一定是凹进去的。可为什么当我们单独看第四张照片的时候就是凸出来的呢,而且如果真的是凸出来的,这种明暗关系一看就会确认光线不是从上面射过来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现实「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活人的脸是凹进去的。所以这种「经验」比光线来自上方的「经验」强大的多。所以当大脑中的两个假设经验冲突的时候,更强硬的那个获胜。

第三幅图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无法通过那个阴影来判断旋转方向,我们同样是根据经验来判断是左旋还是右旋。【大部分人是右旋】 而当我们加上辅助线之后,关系就明确了。回忆一下高中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我们怎么判断图形的立体关系?借助那条虚线。

在网上搜索视觉错觉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视觉错觉图片。

我真没有看到两个人

你看到了什么?我说我看到了很多海豚,你信么?【捂脸】

你看到911世贸大楼的「鬼脸」了么?

你看,我们观察事务的结果并不仅仅是由眼睛来决定,还有我们的大脑。我们的主观经验会左右我们看到的结果。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有了视觉错觉,进一步就有了认知偏差。什么意思呢?

现实生活远远比图片复杂,我们对事件的解读也都是基于我们的过往经验。

问两个问题:

楼上有两个孩子,子豪跟兰芳,其中一个孩子有四个卡车玩具,你认为是谁的?

晓露和云峰,哪个将来更有可能成为护士?

我们对于上面几个人的了解仅限于姓名,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得出答案,对么?

对于生活中的事件,总有一个平凡的解释,和一个疯狂的解释。

比如王宝强可能是被经纪人背后插刀人才两空,也有可能是重事业轻家庭,借势炒作身价暴涨。

【持有炒作观点的人还不是少数阴谋论者,也有看起来很有力的理由:宝宝出事后违反人情常态的不顾孩子成长风险的高调处理为他赢得了数倍从前的曝光。仅仅是首发信息的网站所属公司的股价都涨了】

可能你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心里会立刻升起愤怒和不快,心想这孙子在这里瞎BB什么呢?怎么能跟马蓉一路货色?甚至立刻情绪化的准备口诛笔伐评论一番,甚至关闭网页,或者摔手机。当然,这有些夸张了。但我们在生活中确实有这种体验,被某件事情触发而产生一系列情绪化的自动化的行为模式。

我刚上班那会,领导给我布置任务之后,会每天来问我。

「活干了么?」

「干了。」

「干什么程度了?」

「ABC完成了,还有DEF」

「DEF准备什么时间弄?」

「。。。」

基本上到这里,我的内心已经狂躁不安了,内心独白是「催催催,催个鸡毛?!妈蛋,不相信我就别交给我干啊。」

直到一个教心智模式的老师 让我认识到这是我儿时撒谎被家长拆穿时留下的记忆模式。我的领导其实有可能仅仅是关心我的工作进度,想看看有什么他能帮忙和支持的地方。

我们总是会混淆「事实」和「推断」,尤其是这个我们对这个推断的信任度很高或者说这种推断对我们非常有利的时候。甚至有些时候「事实」也会顺应着我们的「推断」去发展,也就是所谓的「自证语言」。几乎没有人能看到全然的真相,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真相,我们只相信我们想要的那种可能。即便事情的真相可能已经完全超出我们的认知。

最可怕的是,我都已经认知到这种挤牙膏的问话模式会触发我,现在有人再工作中追问我的进度,或者催我。内心依然会冒出不被信任的无明怒火。

我们要时刻告诫自己是带着认知偏差在生活,但这也仅仅只是比普通人强一点点,谁敢保证我们这种认为自己时刻存在认知偏差的认知就没有偏差呢?唯一的解决办法只有不停的开阔视野,不断的学习。

突然发现这些近现代研究出来的心理学和认知学相关的内容竟然跟佛教的唯识理论有着高度匹配的结果。

佛教认为,人是无法看到事物的真正本因的,凡夫只能沉迷于相。

唯识学认为,当我们的眼根(眼睛、视神经)看到色尘(物质环境)后根尘相对,经由眼识的分辨而产生现量、比量、非量三种境界。

「现量」就是眼前不起分别的真实境界,即我们眼底视网膜所见的2D成像。所谓真实就是没有个体间的差别,就好比科学研究时候要求达到双盲状态下的境界。也就是所有人看这个图形,眼底返回的图像是一样的。佛教称之为共相,很有意思的是,共相之中还有不共的。我们每个人在肉眼取像这个层面已经有差别了,比如色盲,还有著名的蓝白衣服的颜色。佛教还有一水四见之说。

「比量」就是以有比及而知其然。也就是前面说的大脑经验。【如隔墙见角、知彼有牛、】看到隔壁的墙壁冒出两只角出来,就知道隔壁有牛,【隔山见烟、知彼是火】。隔着这边山看过去有看到烟,知道那一边有火,虽然本身没有看到火,他知道一定有火在烧的,要不然没有烟。前面的2D变3D,就是比量。

「非量」就是错误的度量,就是我们的认知偏差。佛教称之为因凡夫的妄想、执着与分别而取的虚妄之相。当我们看到现象之后,心缘此境而生错谬,产生人我、是非等执着、分别,特别是境不称心的时候。

凡夫的妄想执着和分别说白了是智慧不够,智慧从哪里来呢?

一、读书,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见高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跟不同层次不同新年的人讨论学习。

三、不断完善弥补个人局限的同时,时刻提醒自己两句话:

「这是一种可能,未必是唯一的可能。」

「想不出其他可能性不代表不存在其他可能性」

愿你能够时刻让自己保持开放,在智慧提升的路上一路狂奔····

相关文章

  • 5/70 小自班 046《暗时间》02

    本来今天应该顺着 如何有效学习 来写笔记的。 看到第二章 就不知不觉的读下去了。 今天聊一聊我们眼中的这个世界是多...

  • 4/70 小自班 046《暗时间》01

    今天看的书是刘未鹏的《暗时间》。书名看起来像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籍,其实更像是一本关于心智模式、学习和思考方法的书,...

  • 28/70 小自班026 暗时间

    什么是暗时间 一天有24个小时,每小时有六十分,每分有六十秒,看似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其实这本书的作者不并不...

  • 14/70 小自班 046 归来

    送完姨夫,从家出发。开车两小时后狼狈的爬上火车,安顿好位置躺下来,人已经废了。 这三天像做梦一样,姨夫的走 让所有...

  • 45/70 046小自班 ABCDE法则

    情绪处理的A-B-C-D-E法则,出自「不吼不叫和:如何平静的让孩子与父母合作」,感觉对于夫妻、团队、家人都适用。...

  • 23/70 小自班 046  凑打卡

    今天搞完工作到住的地方又是12点了 没有特别好的灵感完成读写作业,决定还是先看看书。把大脑使用指南看完已经一点了。...

  • 9/70 小自班 046 知难行易

    都说知与行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知道了很多理论,可就是做不到,也就是所谓的知易行难。 可真的是这样吗?我曾经问过师父...

  • 22/70 小自班 046 自我回顾回顾

    今天的内容是在上一次分享和泽阳第一次公开课的基础上针对自控力系列推荐书系的整合,做的一次分享。 自己打分打6分。虽...

  • 49/70 046 小自班 人总有选择。

    我个人的价值观里有一个词是智慧。 每个人对智慧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样。智慧如何体现呢?我以为首先不是聪明,学东西快不一...

  • 2/70 小自班 046 《小强升职记》读书笔记02

    原文再续,书接上回。 前面小强介绍了很多的方法。第三章开始讲解执行方法时遇到各种挑战如何去应对。 第一节.臣服跟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70 小自班 046《暗时间》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ilmttx.html